苏轼真迹今夜亮相,南博特展“无尽藏”带你走进书画艺术精神世界
2024-05-18 14:41:00  
1
听新闻

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里与苏轼相遇。5月18日晚7点,南京博物院酝酿3年的年度重磅特展“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汇聚150余件(套)书画作品,包含80余件一级书画作品,其中宋元作品达30余件。

苏轼的书画理论与实践对中国书画发展有着难以估量的指导性意义与巨大影响。本次展览中,两件苏轼传世真迹——中国美术馆藏《潇湘竹石图》、故宫博物院藏《治平帖》将重磅亮相。

《潇湘竹石图》是苏轼借助潇湘竹石来寄托文人精神,抒发诗人情怀的典范之作。图绘一片土坡,两块卧石,几丛疏竹,左右烟水云树,渺无涯际,好一派潇、湘二水合流处(湖南省零陵县以西),遥接洞庭巨浸的苍茫景色。图中卧石瘦竹、远渚烟水、云雾空蒙,让人在窄窄的画幅之内,如阅千里江山。画卷最左端有款识“轼为莘老作。”“莘老”即孙觉,与苏轼为同年进士,他们在政治上观点相近。东坡集中多有投赠莘老之作。

《潇湘竹石图》画作拖尾出还有元明题跋26家,共计3000多字,元明年代杨元祥、杜德甫等人曾收藏此画,金陵城李秉也曾收藏,李家几代人近两百年保存此画。

对于画作,苏轼用一句“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特展策展人,南京博物院研究馆员、古代艺术部主任、东方艺术研究所所长庞鸥介绍,苏轼在创作与品评中是讲究“传神”,然而他的“神似”是建立在“形似”的基础上,强调了“形似”是“神似”的前提。

本次展出的另一真迹《治平帖》是苏轼写的一封信札,只署月、日而未署年。据学者考证,帖中“治平”是苏轼家乡四川眉山的一座庙宇,上款人史院主和徐大师为此院二僧。

帖中写道,“轼启:久别思念不忘,远想体中佳胜,法眷各无恙。佛阁必已成就,焚修不易。数年念经,度得几人徒弟。应师仍在思蒙住院,如何?略望示及。石头桥、棚头两处坟茔,必烦照管……”苏轼写下信札,委托乡僧照管先祖坟茔。庞鸥介绍,札后依次为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题跋。赵孟頫以书风判定此作为“东坡早年真迹”,文徵明则以苏轼的早年行迹考证出此帖是熙宁时书,且书于熙宁三年庚戌(1070年)八月十八日。

本次展览名“无尽藏”三字取自《赤壁赋》“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策展团队借此将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喻为后世艺术创作者无穷无尽的宝藏,并以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与实践为主旨,梳理其对后世中国书画发展的深远影响,用此线索串联起中国书画从宋代一直到清末的名家名作。

展览展出赵孟頫《为隆教禅寺石室长老疏》、李唐《濠梁秋水图》、陈容《云龙图》、边鲁《起居平安图》、阎次平《四季牧牛图》、朱熹《与某侍郎书》、赵昚书苏轼《后赤壁赋》、王守仁《上朱侍御三札》及吴门四家等多位名家书画作品。庞鸥说:“宋元的作品非常宝贵,出于对文物的尊重和保护的角度出发,基本上宋元的作品都是一个月的展期。我们把所有宋元作品平均分布在三个月的展期中,30多件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量,放在近几年的书画展当中,可以说是‘神仙打架’。”


庞鸥介绍,为了让观众站在名作面前便能深入理解、欣赏作品,策展团队为每一件书画配了一篇“小作文”。“这次展览没有用任何一家博物馆现有的文字,因为撰写的文字一定要符合展览主题,符合每一个展览布题的精神。希望用这种方式启发观众,观众通过学习来深入了解作品和作者,从而了解到作品背后的价值。”

“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展览为期三个月,将于6月18日和7月18日进行两次换展,30余幅珍贵的宋元名作将均衡地分配到整个展期中展出。展览票价80元/人。现役军人、老年人(60岁以上)、残疾人凭证40元;1.3米(含)以上、18周岁以下学生40元;1.3米以下或6周岁(含)以下儿童免票(必须至少一名成人购票陪同)。

标签:
责编:童棹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