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文潮先生家属爱心捐赠 省档案馆再添一批珍贵档案
2024-06-07 09:56: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6月6日上午,江苏省档案局、省档案馆举行主题宣传活动,庆祝第17个“6·9”国际档案日。在活动现场,有一个档案捐赠仪式,多位爱心人士向省档案局捐赠一批珍贵档案,其中一位捐赠者捐赠的档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图为捐赠仪式现场)

这位捐赠者名叫曹伟炯,这次她和姐姐施涵炯一道向省档案馆捐赠她们父亲生前的珍贵教案和艺术作品。她们的父亲正是被誉为我国“大西北的艺术拓荒者”的施文潮先生。施文潮先生(1927年—2023年),江苏苏州人,早年先后求学于西北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班,师从常书鸿、金维诺教授,系西北师范大学教授,苏州科技大学、苏州教育学院客座教授。施文潮先生还是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会员、现代民族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他为我国西北地区的艺术教育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那么,一位从小生长的江南水乡的年轻人,又是如何和大西北结缘呢?据曹伟炯介绍,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启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目标,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施文潮先生与其他大批热血知识青年,义无反顾坐上了西行的列车,从富饶的江南水乡奔赴艰苦的大西北,满腔热情地投身于西部开发建设。

另一个吸引施文潮先生踏上西北大地的原因,是彼时有一批如常书鸿、吕斯百这样在国际上有较高影响力的画家,听闻祖国发展需要,毅然抛弃国外的功名利禄,回到祖国全身心投入到西部建设事业中。施文潮先生也是深爱美术绘画,便跟随名家的足迹慕名前往西北师范大学求学。后又被常书鸿(著名画家、敦煌守护神)选拔去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期间,施文潮先生的学识等各方面的优异表现,得到常书鸿院长的器重,进修完毕后重返西北师范大学任教。

(图为施老先生的作品)

70年前的大西北条件之艰苦不言而喻,马路不平、电灯不亮,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街……西北地区除了生活艰苦,教育资源更是短缺,在“黑板+粉笔”上课的年代,施文潮先生和众多知识青年作为“拓荒者”和“主力军”开坛讲授,这一讲便是悠悠数十载。

而正是施文潮先生开启了西北师大第一门外国艺术学科——外国美术史,他当时既是西北地区第一位专研外国美术史的人,也是当时西北师大外国美术史唯一的一位教师。

由于是新开学科,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教材,他便自己亲自到图书馆白天黑夜地查资料。最后他就自己整理编写了教学的讲义发给同学,当时来说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最后都是按着他整理的这一本教材来进行教学。时至今日,西北师大这门学科所用的教材,仍然使用着施文潮先生当年整理编写的教材。

上课时,为了让学生对西方美术有直观印象,他自己做了很多教学挂图,在那个时代,无法看到清晰的图像,更没有电子版的图片,一堂美术史课,没有图像就无法进行,施老师把他四处搜集的大大小小的图片剪贴在硬纸板上,一张张拿出来展示课程的内容,其中有一些图片也是彩色的,虽然还原的不是很好,但他却用这些图片非常清晰地讲述着课程的内容,为学生们描述每一位西方艺术大师的风格特色和流派渊源,为他们打开了西方美术的大门。

施文潮先生不但是位理论研究方面的专家,同时他的美术功底也相当了得,早年跟随张阶平先生(著名水彩画家、美术教育家)学习绘画,平时上课之余,只要有时间就去画画,特别擅长的是水彩画静物及人像。他的学生张玉泉(中国美协会员,甘肃美协副主席,曾任西北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兼西北师大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回忆说:“施老师在教授美术史课的同时,还很喜欢画水彩画,他作画率意而随性,那种心态,比学生还年轻。他是位勤奋写生、不懈实践的好画家。”画家李葆竹评价施文潮的画时说“目前国内水彩画界施老师也是一流水准的”。施文潮先生的学生甘肃省文联主席、甘肃省画院院长王万成,甘肃省美协主席马刚,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方向军也特意赶到现场,高度评价老师的高尚情操和艺术造诣。

 

谈到这次捐赠,曹伟炯深有感触:“捐赠这些画作,对我来说既是一种告别,也是一种传承。告别的是我与父亲共同度过的那些美好时光,是那些在他身边看他挥毫泼墨的日子。而传承的,则是父亲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是他对后人的期望和寄托。我相信,这些画作在档案馆的展示,将会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父亲的艺术世界,感受到他的创作热情和才华。”

同时她也表示,自己从小在父亲的影响下,潜移默化,耳闻目染,对绘画也十分热爱,正努力接过老人家手中的画笔,去表现当代人们的美好生活,去表现在党的领导下,祖国的盛世辉煌。

(图为曹伟炯的作品)

为了感谢施老先生家人对档案事业的支持,省档案馆还特意在国际档案日主题宣传活动期间,专门举办施文潮先生作品展,这些作品人物惟妙惟肖,传神达意,景色静物大漠风烟江南灵秀,他的画风或粗犷或隽秀,彰显大家风范;在艺术创优上,他把西方美术与中国美术相结合,这种创新使得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水乳交融,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 贺晓亮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