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清代“长三角”的百科全书
2020-05-29 21:47: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于 锋  
1
听新闻

“江苏”与“江南”二字有着不解之缘。作为行政区域,历史上的江苏曾属于元末的“江南行中书省”、清初的“江南省”。古代江苏史料积累最丰富的一部省级志书也以“江南”命名,即清乾隆年间编纂的《江南通志》。在“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的重要成果《江苏文库·方志编》中,乾隆《江南通志》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近日,《江南通志》由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和凤凰出版社重新整理出版,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章灿教授担任主编。这是一套怎样的志书,里面蕴藏着多少江苏的历史密码,记者采访了《江南通志》点校整理工作的执行主编张乃格。

“江南省”的渊源要从明代的“南京”说起。有明一代,“南京”又称为“南直隶”,其地域范围包括今天江苏、上海、安徽等广大地区,比现在的南京市范围大得多。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改明代的“南京”为“江南省”。由于江南省范围太大,清政府又在江南省下分置左、右布政使司,治所分别在江宁府(今南京)和苏州府(今苏州)。康熙六年(1667),清政府再次调整行政区划,将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

早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时任两江总督于成龙就在江宁府主持编纂康熙《江南通志》,共七十六卷。雍正九年(1731),两江总督尹继善主持重修《江南通志》。“这次纂修《江南通志》是在‘康乾盛世’背景下进行的,历时五年,一直到乾隆元年(1736)才大功告成。”张乃格介绍,和康熙《江南通志》相比,乾隆《江南通志》卷帙浩繁、体例完备,记述严谨,内容更加丰富。

乾隆《江南通志》分为序目一卷,卷首四卷,正文二百卷,分设舆地、河渠、食货、学校、武备、职官、选举、人物、艺文、杂类十个门,系统记述上自周秦下到雍正两三千年间境内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等各方面内容,堪称古代江南地区的“百科全书”。书中,关于江苏的篇幅又多于安徽。

“清代江苏是财赋之区与人才大省,书中专设《食货志》20卷、《人物志》52卷,赋役、盐法、水利、漕运方面的记述很详细,淋漓尽致地彰显了江苏地方特色。”张乃格说,民国之前的江苏省级志书主要为明《南畿志》、清康熙《江南通志》、乾隆《江南通志》三部。乾隆《江南通志》是江苏古代质量最高的省志,被《四库全书》目为“良志”,被《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誉为名作。

翻开乾隆《江南通志》,字里行间隐藏着很多“历史密码”,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珍贵史料。“比如,书中明确记录了曹雪芹父辈在江苏的任职情况。”张乃格说,曹雪芹现在一般被认为是曹寅之孙。早年间,“红学界”对曹雪芹的家世并不清楚,后来从乾隆《江南通志》中觅得珍贵线索。书中史料显示,自康熙二年至雍正六年的60年间,除康熙二十三年外,“江宁织造”一职先后由曹雪芹的曾祖曹玺、祖父曹寅、父辈曹顒曹頫担任,曹氏执掌江宁织造府累计59年。与此同时,曹氏还担任苏州织造和两淮盐运御史多年。“苏州织造”一职在康熙三十二年曹寅卸任后由李煦继任,李氏在任时间长达30年,李煦系曹寅的妹夫。这些资料生动显示了曹家与康熙皇帝的特殊关系。此外,书中对靖江孤山、太仓穿山、南通狼山等周边水陆环境变化的记载也极其珍贵,生动反映了长江水道的变迁。

乾隆《江南通志》此前有影印本出版,但都未经校点。2014年,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重新点校。“我们以乾隆元年刻本为工作底本,以《四库全书》本和锓修本通校,必要时参校相关文献资料,为志文加标点、分段,比勘各种版本的异同,力求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张乃格说,点校整理乾隆《江南通志》绝非易事,点校者除了要有古汉语、中国通史、江南地方史的知识储备外,还必须涉猎古代天文、历法、舆地、科举、官制、历史地理、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

从开始整理到最终出版的这五年,工作团队付出了大量艰辛努力。主编程章灿教授每天工作再忙,都要挤出时间逐字逐句地阅读,甚至坐在高铁和飞机上,手中都捧着《江南通志》书稿。张乃格担任统稿工作,“全书650万字,以每天统稿二万字计,即使一天都不休息,完成一轮统稿也要接近一年时间。那几年,我们几乎每天都是三四点就起床,即使冬天也不例外。”

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江南通志》共分12册,是乾隆《江南通志》迄今唯一一部点校整理本。在张乃格看来,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江南通志》的整理出版具有重要意义,“书中涉及今天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的广大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大体相当,将有助于增进‘长三角’地区的文化认同与社会融合。”

本报记者 于 锋

标签:江南;江苏;整理
责编:李苏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