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南京版清明上河图”,隐藏着哪些千古宋韵
2022-02-25 09:10: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近日,南京城市史学者、作家薛冰的新版《南京城市史》正式出版。与前两版相比,新版《南京城市史》增加了大量配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书中收入了清代宫廷画家冯宁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这幅纵35厘米、横1050厘米的长画堪称一部“宋代南京城市生活与民间风俗的百科全书”。

这幅比《清明上河图》还要长四米的长卷,描绘了怎样一座宋代南京城,又展现了哪些迷人的宋韵呢?

□ 本报记者 于 锋

“不是每一座城市都值得被画下来,但这是南京。”在看过《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后,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拥有将近2500年的建城历史,千百年来,描绘南京城市风景和市民生活的画作汗牛充栋,其中不乏《南都繁会图卷》《上元灯彩图》等尺幅巨大的风俗图画长卷。相传为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所作的《南都繁会图卷》,再现了明代秦淮河两岸的市井风情;明代《上元灯彩图》则侧重展现南京元宵灯会的热闹与繁华。冯宁的《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虽绘制于清乾隆年间,但由于其临摹依据的最初蓝本是一幅珍贵的宋代古画,因此,被认为较大程度还原了宋代南京的城市面貌和百姓日常生活,可视为一幅“南京版清明上河图”。

《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目前收藏于南京的德基美术馆。它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故事还要从两百多年前说起。

乾隆三十年(1765),开始第四次南巡的乾隆皇帝再次来到江宁(南京)。流连于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间,南京地方官员向雅好书画的乾隆呈上了一幅宋代宫廷画师创作的《宋院本金陵图》。乾隆对此画爱不释手,他一一辨认着图上的山川、城郭、街市,再与眼前的风光进行对照,不禁感慨万千。他拿起笔,一口气写下了六首七绝《题宋院本金陵图》,其中这两首写得颇为生动:“王气埋金秀且雄,六朝文物擅江东。试看负贩舆儓辈,都有谢颜徐庾风。”“笔妙得神已去形,高楼斜矗酒旗青。桂枝香咏临川好,遗曲犹闻唱后庭。”

实在是太喜欢这幅《宋院本金陵图》了,乾隆多次命令宫廷画师仿画此图。如今的中国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收藏有谢遂绘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的《仿宋院本金陵图》和杨大章绘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的《仿宋院本金陵图》。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记载,在杨大章的《仿宋院本金陵图》完成后,乾隆又命令冯宁据此再画一幅仿作,也就是《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

《石渠宝笈》三编:“冯宁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一卷。本幅纸本,纵一尺七分,横三丈四尺二寸五分,设色画江乡城郭,人物熙恬。”从题款和钤印分析,此画完成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上有乾隆、嘉庆、宣统三位皇帝的“御览之宝”,以及“石渠宝笈”“宝笈三编”“宗治珍藏”等印。1922年,清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溥杰”的方式盗窃故宫文物,此画流出清宫,辗转于天津、长春等地,后被东北爱国银行家彭贤珍藏,如今入藏德基美术馆。

《宋院本金陵图》如今已无踪迹可寻。乾隆年间出现的三幅仿作,前两幅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仅有《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回到了其所描绘的城市——南京。

从右至左,冯宁《仿杨大章画〈宋院本金陵图〉》(以下简称《金陵图》)共绘制人物形象533个、动物90只(头),商铺宅院四十余处,舟船车舆二十多驾。南京城外风光宜人,百姓和乐,生活恬淡;城内百业繁华,市尘喧闹,热闹非凡。

薛冰告诉记者,宋代南京城始建于南唐,城市格局一直延续到元代。对几百年间的南京城市面貌,文献记载不多,图画资料绝少。比如南宋的地方志《景定建康志》中的“府城之图”就是粗略示意图。《金陵图》虽然可能在技法上与原作《宋院本金陵图》有差异,但内容上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今天的人们能够一眼窥千年,在图中“触摸”宋代的南京。

《金陵图》以两座城门为间隔,将画面分为乡野景致、秦淮街市和郊野风光三部分。和如今尚存的中华门等明代城门不同,图上的宋代城门均为外瓮城,呈半圆形,城楼下的门洞和瓮城的门洞并不在一条直线上。画面右侧城门,城外是蜿蜒的城壕。城墙和城壕之间、城壕的外侧共有两道矮墙。薛冰介绍,这就是文献中所记载的“羊马墙”,是古代为防御敌人攻击而在城外修筑的工事。文献中对“羊马墙”描述较为简略,而《金陵图》对其却做了精细描绘。从图上看,宋代的南京,“羊马墙”是围绕在城市之外、一道高超过两米、难以攀越的砖墙。而到了明代,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墙时就不再设置“羊马墙”了。

据薛冰考证,《金陵图》中右侧的城门,是宋代南京城的南门,城外是著名的“长干里”;图中左端的城门,分为陆城门和水城门,可能是宋代的龙光门和栅寨门,当时,秦淮河的中支由栅寨门流出汇入长江。两门之外,是宋代的“南京郊区”,相当于如今的雨花台、清凉山等丘陵,图上可见农人荷锄、耕地、舂米、筛米、打谷、纺纱、扫地、休憩、做木工活、祭拜土地庙,以及农妇哺乳、渔夫捕鱼、隐士访友、商贾行路等生动场面。

南门和龙光门之间是《金陵图》的中心部分,这里是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林立,商贾往来。饭馆、面店、酒楼、茶棚、粮铺、油行、染坊、车行、当铺、铁匠铺……人们能从《金陵图》上辨认出当时南京城中几十种不同的店铺;挑夫、轿夫、渔夫、水手、纤夫、小贩、孩童、老叟、茶博士、算命先生、说书艺人、游方僧人、骑马的年轻官员、端坐轿中的官宦阶层……不同身份的“宋代南京人”在这幅图上熙攘往来;四头牛拉的大货车、运水的双轮车、单人推的独轮车,以及驮货的驴、马、骆驼,各种交通工具在图中应有尽有。

鲜活的宋代城市风貌和市井细节在图上俯拾即是:《清明上河图》中豪华酒店前的“彩楼欢门”,在《金陵图》同样能够发现;熟人相遇,停下来作揖问候,寒暄几句,聊聊近况;卖水果的小贩走近了,馋嘴孩子扑了过去,吵着要大人快买;一群人围在一起看街头杂耍,细细的绳子上,“走索”艺人的表演让人心惊肉跳;街道两侧有书舍和学堂,儒雅的先生忘却了窗外的喧闹,带着孩子们大声诵读儒家经典……“《金陵图》广涉宋代南京的城市建筑、交通运输、商贸经济、手工业、农业及生活日常、风物风情等多个方面,如果细细推敲,图上的细节甚至可以写成一本书。”薛冰说。

《金陵图》是一幅长超过10米的纸本古画,但凭借着高科技,如今它却以立体互动的数字化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记者了解到,德基美术馆以此图为依托,引入新锐科技,打造了“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全长近110米、高3.6米的大屏幕上,《金陵图》被放大百倍,实现了“人物入画,实时跟随”的互动观展模式,观众能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穿越到繁华喧嚣的宋代金陵城,在时光流转中感受城市变迁。

标签:本金;陵图;南京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