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湖开展暑期科普实践活动。
白琵鹭掠过赤山湖湿地。
春暖花开。
黄喉鹀。
为候鸟搭建生态浮岛。
黑尾蜡嘴雀。
沙暖睡鸳鸯。
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赤山湖生态风光。
从频频淹水的养殖鱼塘到堤防坚固的国家水利风景区,从效能低下的圩田荒地到生机盎然的国家湿地公园,再到“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样板,江苏句容用13年的生态实践,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湿地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
坚持湿地修复
让“生态绿肾”名副其实
“因为处于食物链顶端,猛禽能够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鸟类生存状态,进而佐证整体生物多样性结构形态。十几年过去了,我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猛禽来赤山湖地区栖息繁育,林雕、黑翅鸢、普通鵟、红隼、苍鹰等都变成了这里的常客。”4月9日,“赤山湖春季猛禽调研”活动现场,鸟类观测专家范明感慨道。
赤山湖位于江苏句容西南,是秦淮河水系上游唯一一座天然湖泊。由于历代围圩垦种、圈圩养殖,导致湖面逐渐缩小,直接影响了湖泊调蓄能力和生态环境。2007年开始,赤山湖先后关停搬迁了多家化工污染企业,解除了6000亩精养鱼塘养殖合同,并通过退渔还湖、退渔还湿,完成了1万多亩湿地的修复,相继实施河道治理、堤防加固、闸站建设、全园监测配套等工程,建成花兰墩、白水荡两大湿地,环保游客中心与生态停车场等项目。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赤山湖地区的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升到50年一遇,形成“湖面广阔、河流环绕、滩涂交织、岛屿点缀”的天然与人工湿地相互依存的景观风貌。2016年,创成国家水利风景区,2017年,创成国家湿地公园,赤山湖也成为秦淮河流域秋冬季节鸟类主要的栖居区,成为南京周边名副其实的“生态绿肾”“天然氧吧”和野生动植物天堂。
监测生态环境
保护珍稀鸟类栖息家园
拥有总长超7公里的滨湖步道,14公里的环湖绿道,近3000亩的花兰墩精品湿地,2.3平方公里的环河河流、浅滩,6000亩的白水荡沼泽湿地,处于候鸟重要的迁徙线上的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大批候鸟春秋季迁徙的“中转站”。十几年来,句容赤山湖管委会开展了大量湿地恢复保护工作,为鸟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截至目前,园区记录的鸟类共有134种(含亚种),其中不乏珍稀鸟类,全球濒危物种青头潜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琵鹭、小天鹅、苍鹭、普通鸬鹚、凤头、黑翅鸢、长耳鸮、白腹鹞、白尾鹞等。
自2013年以来,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聘请专家、配强人力、配置专业设备,不间断实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高标准开展野生鸟类监测、调研工作。先后形成了《越冬鸟类多样性调查报告(2013-2015)》《越冬鸟类调查报告(2015-2016)》《越冬鸟类调查报告(2017-2018)》等多份调研报告,并发表了《江苏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越冬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对策》《湿地公园建设中鸟类栖息地的营造》等多篇学术论文。
2017年12月,赤山湖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同意,成为镇江首个国家湿地公园。为守护好这块苏南美丽的“城市绿肾”,赤山湖管委会投资200余万元建成覆盖全园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公园内的水质、水文、气象、空气质量、动植物状态的实时在线监测,为加强湿地管理,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动植物的影响,对公园保育区及恢复重建区等区域实行部分封闭管理。在做好湿地保护恢复工作的同时,大力强化湿地保护区域的巡查保护与围网清理,严厉打击破坏湿地生态环境的滥捕乱猎行为。
开展科普实践
传播绿色、循环、低碳理念
4月20日至4月26日,是江苏省爱鸟周。每年“爱鸟周”期间,赤山湖管委会都会举办各类宣传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今年3月31日,赤山湖组织观鸟爱好者开展“春季候鸟迁徙调查活动”,率先开展爱鸟护鸟宣传。
4月3日,“为鸟儿搭建临时驿站”活动中,赤山湖管委会科普宣教部副部长汪创说:“这是我入职3年来,第11次参与生态浮岛制作活动。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没有邀请孩子们一起参与,但我们通过网络与电视播发,将生态文明的种子播撒下去。”
2017年以来,赤山湖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扎实开展各类科普实践,向公众传播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理念,激发公众保护、热爱自然的意识,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建成湿地科普馆、水文化展示馆、观鸟屋、护鸟馆等设施,形成室内室外科普宣教互动格局;开展各类面向普通民众及企事业单位的线上线下科普活动;走进各个中小学、幼儿园讲授科普知识,组织青少年入园参与鸟类观测、自然记录、生态浮岛制作等互动活动;结合每年国际爱鸟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世界湿地日、全国科普日等节点开展主题宣教活动。截至今年3月,累计开展近百场科普活动,惠及数万学生。长期高频度的科普互动获得了公众的认可。2018年,赤山湖相继获评“江苏省土地科普基地”“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
挖掘地域生态
让更多群众共享绿意空间
赤山湖紧紧围绕生态惠民,擦亮“运动之湖、活力之湖、生态之湖”靓丽名片。基于生态基底,先后引入了公路自行车赛、24小时精英赛、马拉松、铁人三项、公开水域游泳等多种体育赛事,环湖15公里的“江南第一绿道”成为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永久赛点,6000亩大水面成为国际公开水域挑战赛、铁人三项赛的固定场所。将绿色生态与健康生活理念相融合,积极筹办各类群众健身活动,各类毅行、慢跑活动此起彼伏,绿色骑行、登山和露营等户外活动轮番上演。“世界无车日”千人低碳骑行活动,跨年冬泳活动在固定时间准时上线。自2015年试运营以来,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一直坚持公益定位,不向游客收取门票,每年有超过10万人次享受这份绿色馈赠。
湖镇比邻,相映生辉。当地党委政府从整体格局上把握“郭庄空港新城—赤山湖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架构,充分挖掘地域生态和产业特色,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对周边农村环境实施改造,积极打造“生态功能完善、环境舒适优美、居民休闲安全”的城镇新风貌,形成了国家湿地公园、绿色新能源小镇产城融合、人水和谐、景城一体的绿意空间。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如今,南京都市圈这座颇具规模的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理念深入践行,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效合一”,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
本组撰稿:王维
本版摄影:王维范明戴遐宁王鹏飞卞慧敏
本版图文供稿:句容赤山湖管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