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又绿江南岸 ——南京、扬州、无锡、苏州三日游 漫步惠山古镇
2020-05-26 08:50:00  来源:中国旅游报  作者:唐红生  
1
听新闻

惠山古镇

文/图<唐红生

提到江南的古镇,脑海中立刻浮现小桥流水人家,这些如诗如画的浪漫元素,仿佛是一个风光旖旎的梦。家乡与惠山古镇虽同处苏南,却从未去过,终于在今夏造访。

惠山古镇处在锡山和“江南第一山”惠山的东北坡麓,京杭大运河从其北面流经。长长的直街、幽深的巷子,无不散发出悠悠古韵。祠堂鳞次栉比,照壁、牌坊随处可见,把小镇撑得满满的。古镇因祠而建,因祠而兴,因祠而盛名,一百多处祠堂有官方建造,也有名门望族所建。建祠堂讲究风水,这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引得自唐代至民国时期近百个姓氏、一百多位历史名人在此,绵延千余年。

祠堂或高或矮、或大或小,一律是白墙黛瓦的江南建筑风格。登高远望,观音兜、马头墙、风火墙、屋脊、瓦当,连同各式花鸟脊饰,在茂林翠竹的映衬下,如同走进一幅水墨丹青画中。如果说古镇是本书,那祠堂就是书中记述着家规家训、良序风物的一页页。迈入高高的门槛,一砖一木沉淀着传统文化,古老而厚重。先贤的道德哲理、古人的忠孝节义一代代得以传承,今日读来仍然受用。

沿街的店铺琳琅满目,最吸引我的当属惠山泥人。泥土本来的面目已涂满艳丽色彩,各种人物栩栩如生,雅俗共赏,富有生活情趣。我尤其喜欢那些娃娃,天真烂漫,憨态可掬,让人爱不释手。“惠泉山下土如糯”,这泥土细腻韧糯,干而不裂,非常适合“捏塑”。看着眼前构思隽妙、做工精细的泥人,思绪飞越千年前,不由得想起当年看守祠堂的祠丁,他们为了生计学泥人技艺,从祭祖演出的戏剧人物中得到灵感,将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塑造人物表情上,一个个传神的人物形象无不体现精巧的工匠精神。

不大的园林淹没在繁华中,鲜有游人,十分静谧。亭台水榭、廊桥假山,一一散发出江南园林的风韵。曲径通幽处,似有山水清音,妙不可言。

古镇的小河一纵一横,简单明了。两岸的香樟绿意正浓,枝丫茂盛向河心伸去,连为一体,倒映在河面上。水的绿和树的绿叠合在一起,使水泛着墨绿。樟树已开满了嫩黄的小花,不惹眼,却散发出迷人的清香。其间也有一两棵枫杨树,沧桑遒劲,一看就有百年以上。淡黄的花呈穗状,一串串地挂向下河面,轻蘸一下平静的水面,泛起点点涟漪。

水滋润着古镇,像一位江南女子更加温婉。这水,一头连着运河,一头连着惠山下的“天下第二泉”,孕育了璀璨的艺术。阿炳饱经世间风霜,在淡淡的月光下,踏着青石板,沿着河边,拖着清瘦的身影。二胡成了阿炳的话语,如泣如诉琴声,伴着这汩汩清泉永远流淌。

石桥在古镇中是断然不可少的。有拱桥,也有长长的条石铺成的平桥,方便了枕河人家,也方便了游人。河两边全是茶楼,飘着笑语。更多人坐在楼前,在长廊下、遮阳伞下、树荫下,喝茶、闲聊、打牌。泡一壶新茗,多半是碧螺春,抿一口,唇齿生香,余味绵绵。天气不燥不热,绿茶浓淡相宜,人也变得些许慵懒,时间就这样悄悄地溜走。老板娘说着吴侬软语,听起来似懂非懂。一句句柔柔的吴语,如同血液流淌数千年,延续着小镇特有的生活情调和文化内涵,大有“醉里吴音相媚好”之感。

走在小巷中,块块青石犹如唐诗宋词,长长短短、平平仄仄。青苔和小草从石缝中爬出,还有那些飞檐斗拱、木格花窗、深锁的大门,无不落满光阴,记录着烟火过往,有儿女情长,抑或爱恨交加。满架的蔷薇越过院墙,青青小枝立在壁上,爬山虎努力攀爬,正当我沉醉这些花花草草时,一抬头,耸立在锡山顶上的宝塔出现在巷口。夏日的风正越过宝塔,吹遍古镇每个角落,弥漫着独特的韵味。

小贴士

推荐线路:经典线:南京钟山风景区—老门东—夫子庙;惠山古镇—无锡博物馆—崇安寺

网红线:牛首山—老门东—夫子庙

标签:古镇;祠堂;江南
责编:李苏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