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南京博物院联合承办。本次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8日在南京博物院举行。
按照国务院疫情防控工作统一部署要求,本次活动将严格控制活动规模、完善应急预案,并首次尝试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传播方式,对5月16日的十大精品终评汇报会、17日下午的“青年视角——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馆”论坛,5月18日上午的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下午的主旨论坛以及晚上的博物馆之夜活动,进行网络直播或话题推送。
本次活动将聚焦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元化需求,围绕博物馆如何促进社会平等、多元和包容这一主题,全方位集中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主会场活动有如下看点:
启动国家文物局与新华社首个合作项目“国云展”平台;举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见证物捐赠仪式;公布2020年“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名单;公布第十七届(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项目推介结果;南京博物院联合国内多家博物馆举办的“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特展开幕,并将作为全国博物馆展览云直播活动的首个直播项目于5月18日当天启动;举办“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主旨论坛,“青年视角——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馆”论坛,以及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论坛;启动“为国宝代言”活动;启动“《博物馆在移动》5·18文创节”;举办“水蕴华章——博物馆文化创意设计展”;举办主题为“中华文化的性格”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
此外,南京市区的博物馆纪念馆将举办一系列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的陈列展览、学术研讨、公众互动和文化遗产推介等主题活动。全国各地也将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在5月18日前后开展相关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如黑龙江、广西、福建、四川、新疆等省区市,将举办本地区的主会场活动;南京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将在5月18日前后推出新的展览;海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黑龙江省博物馆等将举办抗“疫”、战“疫”题材的展览。同时,各地博物馆纷纷推出线上展览、网上直播、在线课堂、文博知识网络竞答等新的互动项目,还将围绕今年的主题组织开展流动展览、知识宣讲、文物鉴定、非遗表演、文创发布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北京、湖南、新疆等地将开展致敬医务工作者的公益活动、参观专场,山西、河南、广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多家博物馆在5月18日当天提供免费开放或免费讲解等服务。
“国际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旨在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的活动,时间定在每年的5月18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协,随后每年均组织围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相关活动。从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开始采用主会场活动的方式开展博物馆日活动,现已相继在重庆、广州、沈阳、南宁、济南、南京、石家庄、呼和浩特、北京、上海、长沙举办了11届。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
博物馆新型传播亮点
南京博物院对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进行了全新部署和细致安排,以线下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扩大线上参与阵营。“为国宝代言”“博物馆在移动——5·18文创节”“博物馆奇妙夜”直播、新媒体联动传播等线上活动齐上阵,亮点纷呈。
“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南京博物院因地制宜,利用已有数字资源推出网上展览,并联合淘宝、抖音、咪咕等网络平台,向公众提供在线讲解、教育活动等线上服务,既让公众在疫情防控期间足不出户云游博物馆,也对“5·18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预热作用。
在今年博物馆日活动期间,基于2019年启动运作的《博物馆在移动》项目,推出了2020“博物馆在移动——5·18文创节”活动,组织博物馆业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创产品,打造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展示平台。活动以“5G文博新时代 畅享文创新平台”为主题,通过直播形式进行精品文创的阐释和推广。5月18日-24日,每日中午邀请博物馆人在各直播平台对文创产品背后的文化进行解读;晚间邀约央视主播,在各主流购物平台推广各博物馆具有文化性、实用性、趣味性的文创产品,让博物馆文创产品走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现“将文化带回家”的“小目标”。
在2019年博物馆日当天推出的“我为国宝点赞”小程序基础上,今年博物馆日启动了“为国宝代言”活动。通过博物馆讲解员、志愿者、文化学者、观众代表、广播主持人等众多角色的视频推介,深挖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及当代价值,辅以展览、社教活动与文创衍生品等博物馆文化产品,加上文化专家及明星主持人流量加持,“让文物活起来”,让公众足不出户,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观众可以通过搜索关注“为国宝代言”小程序参与该项活动。通过短视频多角度了解珍贵藏品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与各地博物馆近距离互动,动动手指就能知晓各大博物馆的重要展览与教育活动,还可以发现精美的文创产品,为线下的博物馆之旅做足功课。
为适应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今年对参加“5·18 国际博物馆日”线下活动的人数进行严格控制,为扩大“国际博物馆日”知名度,提升南博的品牌效应,围绕“5·18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加大了新媒体联动传播力度,分前、中、后三个阶段开展直播和融合传播活动。在活动前期,在不同新媒体平台推出南博三件镇院之宝的VR特效、“馆长与国宝”主题直播、推出“百变博物馆”话题;发布馆长致辞短视频、文物解说小视频;搭建“头条博物馆”等话题,并动员各领域名人共同发声;开发上线博物馆系列魔法表情、推出“让文物活起来”话题征集标签页互动等。活动中期,由专门的直播平台负责“5·18 国际博物馆日”当晚“南博奇妙夜”的直播活动,各新媒体平台共同播出活动现场、展览现场、也有博物馆活动的直播视频。同时各新媒体平台在内容安排又各有差异。活动后期,各平台进行深度专题报道,并统计、汇总投票与话题参与情况。
“融·合”展览:
以古鉴今,美美与共
作为中国主会场的重要活动之一,南京博物院联合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东、西、南、北、中等8家单位联合推出了以中国传统文化奠基史为主题的特展“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和包容”。
展览分为“群雄并起、华夏一统”“百家争鸣、重礼尊儒”“百工巧技、器以载道”“民族融合、丝路通途”等四个单元,通过包括南京博物院在内的九家单位的约350件(组)文物展示从纷争到统一的大背景下,英勇的华夏民族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强大创造力。此次展览集结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不乏教科书级历史见证物,如秦兵马俑、吴王夫差剑、“王子午”鼎、人首蛇身玉饰、错银铜双翼神兽等。展览旨在为社会变革中面临挑战的“多元和包容”带来启发和深思。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介绍,“融·合”特展还具有三方面特色亮点,一是展览以“春秋到秦汉”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生活信仰、交流互通等四个方面,展现思想激荡、群雄并起到海内皆臣、天下一统的历史进程中,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多元包容、和谐共生的精神。二是展览关注交流与融合,展示古代中国齐楚、秦晋、燕赵、吴越、巴蜀、北方草原等多元并包的文化基因。通过历史文物叙事,启迪当下,分析传统多元包容价值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的时代意义。三是展览由8家文博机构共同策划,选取了春秋战国到两汉时期具有不同地域文化属性的精品文物200余件套,向观众呈现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绵延不断、多元一体、包容开放的独特气质。
南京博物院:
从网红打卡处到精神朝圣地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长期以来,博物馆在推动文化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2008年我国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的游客数量逐年递增,博物馆旅游日益火爆,2018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5354家,在我国4A、5A级景区名单中占有相当比重,接待游客的总量突破10.44亿人次。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蔡元培先生于1933年倡议成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现有各类藏品43万件(套)。2008年,南京博物院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并实行免费开放;2009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名录,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随着博物馆旅游热的兴起和南京博物院新馆的开放,南京博物院的游客接待量逐年攀升,2014年全年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226万人次,2015年为258万人次,2016年为288.16万人次,2017年为329.59万人次,2018年增至366.76万人次,平均年度增长率为11.3%,成为南京旅游的热点景区、必游景区,在江苏旅游业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南京博物院的旅游贡献主要体现在旅游经济贡献、旅游形象贡献和旅游社会福利贡献三个方面。博物馆不仅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公益性明显,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同时,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所提供的文化旅游内容也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两者会产生“1+1>2”的效果。要发挥好博物馆在文旅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政府加大对博物馆的投入力度,而博物馆人则需要开展更多的创造性劳动,如举办更多的原创性展览,开展更好的社会教育服务项目,营造更优的博物馆文化环境,让更多的本地观众和外地游客走进博物馆,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从而使博物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旅游贡献。
金陵子弟来相送:
配套活动丰富多彩
作为“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南京市区各博物馆、纪念馆推出的活动同样令人期待。
南京市博物馆总馆将举办“又绿江南——南京都市圈八城市文物联展”,南京都市圈以南京为中心,地跨苏皖,连江启运,涵盖南京、镇江、扬州、淮安、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八城,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多元,形成于汉代,发展于六朝,兴盛于明代,同属“南直隶”,是中华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篇章。“多元与包容”“区域协同发展”是南京都市圈八城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合作实践的立意所在。本次展览立足于此,在3个月展期中,通过来自都市圈8城市18家博物馆,共计207件套展品,既展示各城文脉相通、文化相融,又体现多元、丰富的历史特色的文化个性,构建区域合作氛围,积淀精神家园。
5月17日上午,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革命文物的活化与传承”主题活动将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启动。雨花英烈陶家齐之子陶和寿将他寻访父母战斗足迹中的一些音频、视频、照片、书信,捐献给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的雨花台烈士陵园规划图纸手稿首次公开亮相。当天进行的活动还有:中国纪念馆行业的首份年度报告——《中国纪念馆发展报告2019》发布;南京大学—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正式签约挂牌;“江苏四种革命精神”大联展开展;江苏省纪念馆专委会视觉识别系统发布。
5月17日晚,“金陵第一园”瞻园将为观众准备特别活动“金陵寻梦——夜瞻园”,把亭台楼阁巧妙地融入戏曲演出中,对经典名著《红楼梦》进行360度实景还原,运用传统戏曲、器乐、多媒体等艺术形式,结合瞻园廊、亭、厅的园林空间,营造多层次的文化旅游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