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眼战略全局,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不仅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描绘了发展蓝图、规划了实践路径,也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持续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在常州文旅业界引发强烈反响。
连日来,常州文旅战线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市广大文旅工作者纷纷表示,全会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将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全力推动常州文化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文广旅系统将乘势而上,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与谋划‘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加快推进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结合起来,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统筹高效发展为主线,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更好展示江南文化旅游名城的独特魅力,在奋进新征程中彰显常州文旅新担当。”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荣凯元表示。
荣凯元介绍,当前,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正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精心编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着力构建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精品迭出的艺术生产体系、科学有效的遗产保护体系、融合协同的产业发展体系、优质高效的旅游供给体系、活力迸发的文旅消费体系,谋划一批文旅融合重大工程、重大政策,建设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标志性文旅项目,打造一批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和载体,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文旅新动能。
“近年来,我们按照‘出戏、出人、出效益’原则,坚持社会效益为首的改革导向,持续实施艺术精品生产战略,以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等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剧目享誉全国,被誉为舞台艺术‘常州现象’,为精品生产向更高峰攀登夯实了基础。”荣凯元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充分激发院团活力,努力保持艺术生产全省第一方阵地位;与此同时,聚焦全面小康、建党100周年、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创作一批有思想深度、艺术高度、情感温度的优秀作品,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主客共享的旅游演艺产品,更好满足市民游客对高品质文旅消费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常州是一座底蕴深厚、古今辉映的江南名城,大运河与老城厢相偎相依,全市拥有世界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座、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传承体系已初步建立。荣凯元表示,“下一步,将深入实施《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纲要》,创新文物保护管理体制机制,高标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老城厢复兴发展等重点工作,全力打造‘名士之都’‘运河名城’‘红色名城’等核心品牌,讲好富有感染力的‘常州故事’,串珠成链形成‘跟着名人游常州’精品线路,使之成为游常州、读常州、品常州的重要城市名片。”
荣凯元介绍,“十三五”以来,常州文化产业、旅游业增速均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2019年全市旅游业增加值占比达7.6%,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总投资280亿元的曹山未来城项目启动建设,成为常州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旅产业项目;今年,常州还首次跻身长三角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他表示,常州将抢抓后疫情时代发展机遇,全力申报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打造“龙城夜未央”夜经济特色品牌,培育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消费新热点,实现文旅消费产品更多元、体系更健全、布局更合理、环境更美好,不断提升常州文化和旅游消费时尚度、美誉度、繁荣度,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消费中心城市。
“明年将是《常州市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实施的第二年,也是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创建、打造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关键之年。”荣凯元表示,常州旅游将发扬“无中生有、借题发挥”的创新创造精神。一方面,统筹抓好新业态、新市场、新产品培育开发,打好山水牌、人文牌、生态牌,加快构建“乐园之都”“闲逸山水”“美丽乡村”“食美常州”“康体颐养”“亲子研学”等旅游产品体系,全力推进总投资1152亿元的106个重点文旅项目建设,确保到202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突破15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旅游业成为全市重要战略性支柱产业;另一方面,全市“一盘棋”合力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增创一批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武进太湖湾旅游度假区、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不断提升常州旅游能级、品质、影响;同时,积极融入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文旅合作新机制。
“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及文旅公共服务工作,荣凯元说。目前,常州文旅部门围绕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聚焦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效能;积极布局建设30个智慧型城市书房“秋白书苑”,加快构建“15分钟城市阅读圈”;大力建设旅游公路、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智慧旅游等服务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水平;制定《常州市促进旅游条例》等,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水平。荣凯元表示,“我们将努力以优质高效的文旅公共服务,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多样化文旅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周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