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评弹团青年演员陆锦花在网络平台发布了原创评弹《今年过年不回家》,视频中的她身穿红裙,怀抱琵琶,用吴侬软语将国家的号召唱出了温度,受到网友的关注。1月27日,在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陆锦花直截了当地说:“我希望做一个‘网红’,带着评弹‘出圈’。” 实习生 王星月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小时误打误撞
14岁时离开老家南通,去了苏州评弹学校
陆锦花对记者说:“我一开始没想学评弹,没想到坚持到了现在。”据陆锦花介绍,她是外婆带大的。外婆喜欢戏曲,她耳濡目染,戏曲、相声、滑稽戏,从小就在脑子里一直听着的,连自己的名字也是外婆照着老一辈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陆锦花取的。陆锦花说:“刚好我姓陆,外婆给我取了这个名字。所以,冥冥之中,我似乎跟戏曲这个传统行当有天然的缘分。”
陆锦花的老家在南通启东,14岁时离家,去了苏州评弹学校。去之前,她选择的是苏州评弹学校的音乐班。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在校的三年时间里,陆锦花都在学习评弹。刚开始她有些失落,随后在不断地学习中,逐渐喜欢上了评弹。在校期间,除了文化课,她还要学习专业课。专业课有三门——说表、弹奏、唱腔。陆锦花说:“‘说’就是学着用苏州话来说嘛,评弹是说唱艺术,有说有唱,要从学苏州话开始,用苏州话讲故事;弹奏就是学习琵琶和三弦,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乐器;还有一个是唱腔,需要我们演唱和学习各种流派。”陆锦花在学校期间很快展露出自己的天赋,年年专业课第一。
命运迎来转机
“评弹金榜”大赛一举成名,感觉自己有点“火”了
17岁的陆锦花从学校毕业,进入苏州评弹团。不久她就开始被派去各个村镇“跑码头”,这曾经是每个评弹演员都会经历的生活。那个年代,没有带轮子的行李箱,没有汽车接送,她和搭档经常要乘坐很多交通工具,拖着沉重的箱子,走过蜿蜒的石子路,才来到某个村子的书场。每天中午两个小时的评弹演出,一唱就是半个月,吃泡面是家常便饭。陆锦花说:“有时候村里会有接风宴,但是对方看你小,肯定是刚出道,也不重视你,饭菜都很简单。”
在村镇“跑码头”的生活一度让陆锦花觉得,自己与社会已经脱节。每天面对台下白发苍苍的观众,缺少和同龄人的交流。学校里光鲜亮丽的舞台变成了村镇里嘈杂的书场,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让陆锦花气馁了,她觉得自己干不下去了。其间,她想过去当导游,做汽车销售,考教师资格证……
“在学校成绩一直很好,本来觉得自己是一匹千里马,后来觉得自己就是一头驴,”那一段艰难的岁月让陆锦花经常怀疑自己,直到2008年“评弹金榜”大奖赛的到来,她的命运,被彻底改变。
那一年,陆锦花22岁。来到上海参赛,没有抱什么期望,却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决赛,拿到“十佳演员”,引发了所有人对她的关注。“比赛结束后一个月,我到上海的演出场馆,听到大家叫我的名字,还找我签名。那是我毕业后第一次受到关注,让我觉得自己好像有点火了,就是有一种被称为‘角儿’的感觉。” 陆锦花的潜力由此被发现。两年后,陆锦花正式调入上海评弹团,与现任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成为搭档,搭档后的演出也是场场爆满。据陆锦花介绍,她自学评弹艺术家徐丽仙的丽调,因为模仿能力强,所以模仿得很像,也因此被冠上了“丽调传人”的称号。
尝试跨界创新
钢琴评弹、外国题材评弹、爵士评弹,不断寻求变化
来到上海短短几年,陆锦花就收获了各种各样的荣誉,“上海市十大文化新人”“上海市拔尖艺术人才”,接踵而来的荣誉让她有了新的思考。
陆锦花称,一切看起来很顺利,但她却迷茫了。老观众都喜欢她,说她唱得像徐丽仙,但她并不满足于“像”。“因为一味模仿永远没有自我,每个人性格不一样就有不同的表达。身处这个行业,我能深刻地感觉到市场的萎缩,以前评弹团靠卖票还有竞争,现在多是包场赠票,售票的很少。没有竞争,70分的东西和90分的东西都能被市场所接受,那就没人想做到100分。”
在2013年,陆锦花开始跨界尝试,创作了钢琴评弹《石库门外婆情》。她还尝试做了第一个外国题材评弹,根据《泰坦尼克号》改编的《杰克And露丝》。随后几年,她又和搭档高博文一起参与“新乐府”项目,尝试和音乐人合作,做了全新的爵士评弹,同时开始了全国巡演。
陆锦花说,“评弹要变!观众越来越少,年轻人听到‘非遗’这个词就不感兴趣,我觉得现在的生存环境逼迫我们不得不改变自己。我愿意为评弹的传播做些事情。即使这些创新有争议,但做总比不做好。”
陆锦花坦言,评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每年会投入很多的钱。如果这些文艺团体的演出有人愿意花钱买票,就能自己创造收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这是她所希望的。
努力做名“网红”
让评弹从线下走到线上吸引更多听众
2018年,陆锦花开始尝试用新媒体平台传播评弹,迈出这一步对陆锦花来说是艰难的。陆锦花介绍,最初,她认为“网红”是贬义词。直到去年上半年,她闲下来在家,对过去进行梳理。她发现线下的一场演出要砸很多钱,那么好的舞美,只有在场的观众欣赏,只有圈子内的人在传播,这是很可惜的。同时她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尝试短视频,随后她的态度也发生转变。
“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流量的力量,它能吸引很多人,做成很多事。”之后,陆锦花不再去想账号的播放数据会不会好看,青年艺术家想当“网红”被人知道会不会“丢面子”。丢掉“思想包袱”,陆锦花把心思放在创新上。评弹一唱就是几小时,怎么把这么长的内容放入短视频呢?陆锦花尝试自己写词,不要求优美,够“接地气”就行。1月23日,上海倡导就地过年、居家过年的新闻给了陆锦花灵感,从写词到视频发布,她只用了一天时间。该视频获得了几十万的播放量。
陆锦花说,“评弹想走出困境,就要‘出圈’。曲艺工作者要率先走出‘舒适圈’,所以我现在特别愿意做网红,我很乐意大家通过关注我,了解评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