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奇妙游》"炸圈"了 它是怎么拍出来的?
2021-06-22 14:03:00  来源:中新社  
1
听新闻

这几天,成功“炸圈”的《端午奇妙游》吸引了很多人的视线,《洛神水赋》、《兰陵王入阵曲》……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美”。

《端午奇妙游》是河南卫视爆款节目《唐宫夜宴》的前传,风格相似,但又有不同之处,它采用网剧+网综的形式,以四位唐小妹的视角,拉出四条平行且交错的故事线。

这台充满传统文化元素的节目为何好看到爆炸?在《端午奇妙游》总导演陈佳的讲述中,谜底一一揭开。

爆红的《洛神水赋》

在整场晚会中,最受关注的应该是《洛神水赋》(原名《祈》):一段不到2分钟的水下中国风舞蹈视频播出后,迅速火爆全网。

走红的背后,是主创人员的诸多心血。舞蹈演员何灏浩收到参演通知后,很快投入到紧张的排练中,这支舞蹈由她一个人完成。

在水中的横向移动很难,为此,何灏浩在腰上绑了鱼线,可以被拉着移动。她在接受采访时曾提到,自己的手臂被鱼线划出很多细小的伤口。

整个水下的舞蹈拍摄过程中,大概50秒换一次气,一天反复下水超过200次。为了保证美感,何灏浩在水下还要避免经常眨眼睛,控制好表情。

算起来,舞蹈演员和工作人员在水里一共泡了26小时才拍摄完成。

最终定型的《洛神水赋》是1分54秒。陈佳记得,最后一次拍摄的素材大约是30G,这样的素材拍了三次,“总觉得还有提升空间,我又盯着拍了第三次,希望尽可能完美。”

不只是舞蹈

《洛神水赋》是舞蹈,但又不仅仅是舞蹈。从舞者造型到背景选取,都经过精心设计。

陈佳说,在传统风俗中,老百姓会去码头祭祀,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剧情也是由此而来,所以,晚会开始是一个祭祀的场景。

“然后,我想寻找一个水神的形象,用水下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陈佳翻了许多书,发现屈原在很多文章中有关于洛神的描写,恰好贴合,“最后定下来,舞蹈的主人公就是洛神。”

很快,她又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管是《天问》还是《九歌》,里面洛神的服饰十分华丽,美则美矣,却不适合在水下拍摄,很可能影响演员演出时肢体的美感。

于是,一群人又扎进资料堆里寻找合适的形象,“我们发现了‘飞天’,看上去更加飘逸灵动,就结合‘飞天’和‘洛神’制作了演员服装,适合完成水下的舞蹈”。

“水下舞蹈的这套衣服,你看它的飘带和颜色,跟端午节要在手臂缠五色丝线的习俗,也是呼应的。”陈佳解释。

节目中的小心机

出圈的,不光是《洛神水赋》,《兰陵王入阵曲》也登上了热搜。它在用琵琶演奏旋律本身的同时,还模仿了金戈铁马、马嘶鼓震等声音,呈现了兰陵王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个节目跟《洛神水赋》风格不一样,剧情采用了明暗两条线,同时引用了白居易的诗词《夜雨》,表达亲情、国家方面的思念。

陈佳说,“大家可以看一下兰陵王和《兰陵王入阵曲》相关的历史故事。节目想表达的理念如下:端午的起源,是我们中国的,我们要有文化自信,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守护与传承。”

有些观众可能没有注意到,在《兰陵王入阵曲》中有个小细节,陈佳特意取景白云山瀑布,“你想,瀑布飞流直下,水声和入阵曲正好可以在音乐情绪上来个互动。”

不只是《洛神水赋》和《兰陵王入阵曲》,《端午奇妙游》的七个节目都与传统文化有关,《龙舟祭》再现端午前夕祭祀盛景;《唐印》大气恢宏;《丽人行》的舞姿,则重新了大唐盛景。

陈佳解释,如此设计,看完整场《端午奇妙游》的观众,能得到一个连贯的故事;只看到某一个节目的话,也不影响对单个节目的理解和欣赏。

传统文化之美

播出后,《端午奇妙游》火了。

有媒体统计,在41分钟时间内,它实现了多个第一:第一个以“网综+网剧”模式组合创作的晚会,第一个将水下舞蹈表演搬上荧屏的节目……

何灏浩、陈佳等人的知名度随之飙升。作品得到认可,她特别高兴,悬了很久的心也放了下来。但回顾创作过程,陈佳认为,“火的不是我们这几个人,而是我们的中华文化。”

无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她觉得,我们日常的点点滴滴,早已经浸润了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美学,那种美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

“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在节目中展现传统文化,给大家带来惊喜。” 这次的节目,同样给她带很多收获:传统文化传播能力其实很强大,可以和新潮的艺术形式融合。

而传统文化的美好,永远可以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标签:舞蹈;节目;洛神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