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百里画廊”长卷 展“运河之都”风采
淮安市文旅集团着力打造文旅产业战略发展领军企业
2021-10-15 09:2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董清 付齐  
1
听新闻

在淮安,运河已经成为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穿行在运河淮安段沿线,城乡风采与运河风光交相辉映。淮安维系了运河的运转,也享受着运河带来的财富和文化;运河的走向与畅通,深刻影响着淮安城市的形貌和发展。

如今,运河两岸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河道环境整治、通航恢复、休闲公园和生态步道建设方兴未艾……一系列更具特色和烟火气的街道、更加生动有趣的运河遗存、更多酷炫的主题博物馆,将让这座古老的“运河之都”焕发出新的光彩。

翻看淮安市委市政府建设“百里画廊”决策部署,板闸遗址公园、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筹)、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提升等在建文旅项目的背后,都有着同一个身影——淮安市文旅集团。作为项目主要承建方,这个新组建不久的市属企业将以打造淮安文旅产业战略发展领军企业为目标,借由一个个文旅大项目让那些曾经辉煌的大运河文化遗产“重生”,续写运河与这座城市的不解之缘。

到底该如何理解大运河、又如何去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让我们走进淮安,在一座座依河而建的文旅项目中,探寻新时代大运河“华丽转身”的奥秘。

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提升——主客共享 还河于民

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淮安市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集淮安地方文化特色和运河水景于一体,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处。

景区内分布着清江浦记忆馆、淮安戏曲博物馆、淮安名人馆、陈潘二公祠、吴公祠、斗姥宫等景点,集中展现了淮安作为“运河之都、伟人故里、文化名城、戏曲之乡”的文化底蕴。伴随着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如今,这里已成为淮安人民的“大公园”、“城市的会客厅”。

今年8月,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的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遴选中,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景区“不出意料”地成功入选。

放眼未来,如何更好地打造“大公园”“会客厅”,实现主客共享?设施提升成为前提和基础。里运河文化长廊“四行”系统提升项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淮安段)由此应运而生。该项目是淮安市文旅集团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国家战略,根据淮安市委市政府建设大运河“百里画廊”的总体部署而承担的一个重要节点性文旅基础设施配套项目。

项目位于里运河文化长廊两侧,北起淮安市清江浦区大闸口,南至淮安区友谊桥,两岸全长约27.1公里,实现道路贯通、地面画线、标识统一、生态修复、节点塑造、驿站配套,以人行、骑行、车行、船行“四行”系统提升为发力点,确保建成后里运河文化长廊绿道系统实现“通、统、管、用”一体化,真正实现还河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

以船行为例,淮安市文旅集团依托浓厚的运河文化资源,打造了水上精品旅游线路。古色古香的画舫自大闸口码头出发,途经中洲岛、清江浦楼、榷关、河下古镇御码头、石板街、闻思寺等二十多处景点,串珠成链,可历览运河无限风光。到了晚间,桨声灯影、璀璨夜色,更是别有一番风情。

目前,淮安区河下大桥至乌沙河段道路工程已于7月进场施工,山阳湖试验段8月完成,整体计划年底竣工。相信在不久的未来,通过打造里运河文化长廊,将复现康熙笔下“红灯十里帆樯满,风送前舟奏乐声”的清江浦盛景。

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筹)——匠心延绵 科技赋能

大运河江苏段沿线不只有古色古香风貌,还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酷”与“潮”。通过现代科技赋能,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文博场馆将呈现在我们眼前,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筹)正是其中的代表。

备受关注的中国水工科技馆,是全国首个以“水工”为主题的科技馆,坐落于淮安市生态文旅区山阳湖片区,规划总用地面积超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主体建筑设计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担纲,展陈大纲由中国水科院负责编制。

广泛吸取中国水工和传统绘画等文化内涵,着重表现有淮安特色的水工文化和运河文化,成为该科技馆的最大亮点。根据规划,中国水工科技馆将以“千舟出闸,运河扬帆”为概念意向,通过主题展览、体验展览、临时展览等途径,依托沉浸式体验、声光电展示、特效影院等手段,多维度展现水工文化,建设集科普、展示、体验、教育、交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复合型科技文旅综合体。

目前,中国水工科技馆初步确定了展陈概念设计总体方案,建筑设计方案获批,试桩已完成,近日工程桩将进场施工。

不久的将来,延绵了千百年的水工匠心,将通过科技手段传承重现。“这不仅是淮安的大事,也是水利事业的幸事”,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评价说。早在筹备论证阶段,王浩、张建云、胡春宏等院士便纷纷表示,建设中国水工科技馆,有利于更全面展示我国历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有利于更系统呈现中国水利工程科学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有利于更好传承和弘扬水工文化,发展水工科技。

“我们将集众人之智,采众家之长,努力把中国水工科技馆打造成充分展示中国水工历史、水工科技的标志性展馆。”淮安市文旅集团董事长朱永兴表示,将进一步研究展馆定位、展陈内容、展示方式,统筹好传统和现代、局部和整体、保护和传承的关系,讲好故事、做好运营,全力将这一“国字号”项目打造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

板闸遗址公园——古闸新生 文旅交映

近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印发。根据规划,江苏省将重点打造10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园,板闸遗址核心展示园位列其中。

板闸遗址是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的重大考古发现。这是一处明代水闸遗址,此前一直被保护在土层下,本体由板闸闸口遗址、河道遗址和明清房址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在该遗址基础上规划建设的板闸遗址公园,是里运河文化长廊项目的重要节点空间,未来,公园将建成中国闸博物馆(筹)。项目于去年10月开工建设,展示馆的主体地下室以及河道支护桩修复已开始施工,力争2022年7月开园。

与其他文化遗址不同,水闸遗址的保护有着特殊性,这也是公园建设的“重中之重”。由于开挖后,露天环境会对遗址产生破坏,水闸遗址本体将进行露天带水保护——将里运河的水引入,经过循环、净化处理,保持水质清澈。前来参观的游客,可以站在两侧的木栈道上,直接透过波光粼粼的水面,一睹水下古闸的原貌。游客还可透过两侧的幕墙,看到不同年代土层情况,根据标注的各年代土层历史信息,感受闸壁的沧桑变化。

古代的船闸是用什么制成的,又是怎么运作的?古人是如何研究出各种绝妙水工技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运河船闸博物馆找到答案。中国闸博物馆(筹)将对运河水闸文化进行系统全面的展示,还将通过出土文物展出、老物件征集等方式,最大化展示古时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

从曾经的水上枢纽到如今的城市公园,从遗产遗址到科技工程,大运河及其周边设施的功能变了,但延续不变的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攻坚精神。过去,人们修的是河道,如今,建的是河景。大运河畔古迹新生,文旅业态交相辉映。

当前,淮安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运河遗产城市,正成为彰显大运河价值和诠释遗产地精神的杰出代表。“展望2035年,我们要与全省同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确立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在此基础上,再经过15年努力,在我们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时,‘运河之都’‘壮丽东南第一州’的历史繁华在淮安大地鲜活重现。”中共淮安市委书记陈之常在中国共产党淮安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表示。围绕淮安市委市政府部署,淮安市文旅集团将通过一个个文旅项目的“精雕细琢”,做足做好“生态+文化+旅游”大文章,在运河之畔绘就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幸福图景,奋力书写“把总理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的文旅答卷。 摄影:陈光晰 王昊

标签:淮安;运河;共享
责编:蒋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