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陶艺之美,传承千年——探访宜兴紫砂技艺的非遗魅力
2024-02-16 19:39: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紫砂壶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2006年5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技艺类。这次新春走基层,我们来到了江苏宜兴,跟随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吴芳娣一起,感受紫砂壶里的文化魅力。


寓巧思于大意,揉温婉于洒脱。今年61岁的吴芳娣,出生于宜兴丁蜀镇,18岁高中毕业后就动了要学做紫砂壶的念头。“家里没有一个人赞同,就连做壶需要用到的泥凳还是从我嫁妆里'预支'的。”

创业维艰,起步最难。在学徒出师之后,吴芳娣开始为紫砂厂做起了“乡坯”,在家里做好后交给厂里验收。“那时候交通不方便,每次在家里做好了壶坯后,要走上三十几里路送到紫砂厂去。”

就这样,她坚持到了1990年,进入当时有名的紫砂工艺五厂深造。2013年,她正式拜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大师门下。“紫砂是一件需要精雕细琢的作品。”自此,吴芳娣开始了一个工匠到紫砂设计者的蜕变之路,并创建了吴风清韵紫砂文化艺术研究所。

经年累月磨炼紫砂技艺,她渐渐形成独特的“吴式风格”。从艺40多年,她在光素器、花器、筋纹器和方器上样样皆能。作品风格洒脱端庄,兼具传统与创新,深具文化内涵。

在制作宝葫芦竹壶时,她刻意压扁了葫芦身型,把壶嘴和壶把做成挺拔的竹型,两相辉映。在壶盖的处理上尤显匠心,做成了斜竹段型,顿时提升了整件作品的“写意性”。一段竹挺拔的肌理、一片叶卷曲的造作都在吴芳娣老师的手中妙合画理,以妙手锤炼出了丹青气韵。

谈到多年来热衷的公益事业,吴芳娣的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我也是苦过来的人,我就想让别人少吃点苦,日子好过一点。”她在潜心创作紫砂作品的同时,创办了宜兴市群艺陶瓷厂,为当地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还自筹资金办了一个“百姓书屋”,希望让老百姓们有地方可以读书看报。


作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和泥土打了大半辈子交道,吴芳娣的身上既有乡土带来的诚恳与纯粹,也有艺术家的细腻与温柔。“德在先,艺在后”,她认为,无论品茶制壶与做人,只有高度统一,才能尽善尽美,“人品更比艺品高。”

如今,吴芳娣想的更多的是非遗技艺的传承,“紫砂是我们宜兴的名片,我的愿望是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她呼吁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关注紫砂传统艺术,讲好宜兴故事。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梅源

标签:
责编:梅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