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宇宙 “微”中叙事
——评《沙粒中的宇宙——微电影叙事学研究》
2020-04-23 09:0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卢文超  
1
听新闻

中国江苏网讯 2010年自“微电影元年”开启之后,学界对微电影的讨论可以说一直贯穿其发展,相关的学术论文与书籍亦陆续呈现出来。纵观微电影书籍,多以微电影的创作为主,对微电影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系统性、全面化的学理性研究却是鲜见。而《沙粒中的宇宙——微电影叙事学研究》的出版,将微电影叙事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进行了严谨的梳理、归纳与总结,且其学理的观察论证之中又呈现出“须弥藏芥子,芥子哪须弥”之蕴意。

通篇之架构

何为微电影?或者说微电影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对微电影的形态进行相对准确的描述?

微电影概念及其形态的追问,是微电影研究不能忽视的部分,甚至是微电影研究所开始的第一步。在进行学理研究之时,对某一事物的研究定是要插好篱笆,划清楚所要研究的范围。因此,在本书的绪论中,作者首先对微电影的概念进行相关的辨析,从艺术范畴、商业范畴、意识形态范畴以及美学的范畴进行其概念的诠释。其次,通过相关案例的比较分析,给出微电影形态的样式。在前两者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其对微电影叙事学的研究脉略及研究方法。即按照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研究脉络,从“话语”、“故事”、“观众”三个维度出发。

而在全书的布局上,以上下两篇的架构进行归纳演绎法,逐层推演,并结合实际微电影案例进行研究。在上篇“话语”与下篇“故事”两篇的构架中,对微电影的叙述方式与叙事结构进行详细的研究。在上篇的“话语”中,作者通过叙事视角、叙述者、叙述接受者与叙事时间将微电影的叙述方式一一厘清;在下篇“故事”中,通过微电影叙事学人物理论、叙事情节、空间叙事及叙事语法的研究将微电影的叙事结构进行透析。尤其是在下篇“故事”中,作者首先从学理上将微电影中人物的设定与特征、情节的构成与类型、空间叙事的形态、功能与发展历程及功能说、二元对立、格雷马斯矩阵与未来语境下的微电影叙事语法进行理论化的剖析、论证、归纳总结,为微电影的理论研究提供可可供参考的样本。其次,在下篇“故事“——微电影的叙事结构中,作者通过大量微电影案例的列举、剖析、归纳与总结,为微创作时人物的设定、情节的搭建、空间的架构与叙事语法的运用提供了可资借鉴与研究的范本。

潜藏之经纬

本书微电影叙事的研究上,作者借助微电影历史发展脉络之经与微电影呈现样态之纬,为微电影及微电影叙事研究确定了一个参考体系。即此参考体系在纵向上是微电影的历史发展脉络,为厘清微电影的诞生、发展提供可大量的学理参考。尤其是关于微电影历史相关的资料与数据上进行了丰富收集与归纳总结。且在横向上,是微电影自诞生后,在政策、市场引导下所衍生出来的不同形态,十分有利于微电影类型的划分。

从微电影历史发展脉络之经上而言,作者在开篇即指出,本书将对微电影诞生、发展、产业化变革等阶段性过程中产生的叙事学现象进行梳理和总结,即微电影叙事学研究的基础是微电影历史发展脉络。首先,作者明确指出微电影的诞生离不开互联网技术与影像技术的发展,是微电影是新媒体的产物。在此,作者指出了微电影诞生的条件及其传播的主要渠道。这也是微电影的与传统影像的区别住处,或者说是其特征之一。紧接着,作者梳理出微电影诞生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即2010年,微电影概念提出,使得微电影这个新媒体产物进入到得到学界的关注。与此同时,随着优酷十一度青春计划《老男孩》、《一触即发》等系列微电影的推出,微电影元年在2010年瞬即开启。专业化团队、草根团队等制作团队的涌入使得微电影的发展呈现井喷之状。例如李阳的《坏未来》、许鞍华《我的路》、黄建新《失眠笔记》、姜文的《看球记》、胡戈的《史上最爽的7件事》、范冰冰的《不跟随》、董洁的《悦己》等等。随着微电影的继续向前发展,2013年,随着《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的出现,微电影以系列的方式呈现。尤其是在“网络自制剧元年”的2014年,随着视频网站对网络自制剧投入力度的加大,微电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网络自制剧与网络大电影的孵化器。

而在微电影叙事的研究之中,作者在微电影历史发展脉络之经上,又加入了微电影样态之纬。即按照西方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研究脉络,进行划分研究。例如作者指出,其将《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纳入研究范围,不仅仅是因为其单集独立成篇且与系列微电影接近,而是在叙事形态上更接近微电影。并且在书中,作者从微电影叙事学谈到了网络大电影的叙事学。作者是以发展的眼光在对微电影的形态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十分具有前瞻性,且作者明确指出,无论是微电影的叙事学还是网络大电影的叙事学,两者是一脉相承的。除此之外,作者在进行微电影叙事学的研究时,在横向上也在不断与文学叙事、电影的叙事学进行对比说明,即从“文学叙事到电影叙事再到微电影叙事,逐层推演”。因此,对于本书的研读学习,不仅仅是对微电影叙事的研读学习,而是可以在透过微电影叙事探寻叙事原理。正如作者开卷所言:“须弥藏芥子,芥子哪须弥”。

“微”中之世界样貌

“叙事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个基本途径”。在这快速的时代发展与纷杂的事物之中,《沙粒中的宇宙——微电影叙事学研究》中对微电影叙事的归纳与研究是作者以微电影为切口,进行把握世界、把握时代发展,发掘新媒体时代下人们情感表达方式、思维之状的途径。

2010年,微电影《老男孩》在视频网站一经推出,瞬即掀起80后的青春怀旧之风与青春梦。而“老男孩梦想“的热潮不仅仅带动了此类校园、青春、爱情、梦想、怀旧影像类型的创作,也将80后这一群体的内心的情感、青春、爱情与梦想等呈现出来。再如,胡戈《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微电影的起源,其中的戏仿、拼接、结构、夸张、恶搞等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将后现代主义的方式运用到影视这一艺术形式中,丰富影视艺术的呈现形式,另一方面,在对经典作品或者精英文化的消解、解构与重构之时,亦是创作者对事实进行自由化的意见表达,且具有针砭时事、宣泄情感的之功能。例如作者在第八章微电影叙事语法的研究中所举的胡戈《史上最爽的7件事》,通过以戏仿、解构的方式将“国足”、“抢盐”、“李刚”等网络事件进行高贵与卑微的对立。亦如作者所言,可以“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所谓屌丝与高富帅之间,体现了当下社会文化之下,高贵与卑微群体之间的二元对立矛盾”。类似的微电影《万万没想到之制霸铃兰》指出以反讽手法指出中国高考体制中的分数英雄;北大微电影《星空日记》中普通小人物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对立;李晨主演的微电影《致父亲》将跨代亲情、现代与传统、文明与自然一一呈现;《逆时横美》则表达了青春爱情、现实与激情、道德与人性的矛盾……

由上可知,读《沙粒中的宇宙——微电影叙事学研究》是在叙事学视角下对现代文化的一种思考与体验。作者透过形形色色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纵横交织的空间、贯穿融合的叙事语法将这一“文化产业异军突起者、新媒体环境下最流行的艺术形态”呈现于读者。而其表里之中却是作者以之为窗口,将其对时代、对文化、对社会、对人类及其存在之态的所思所悟娓娓道来。

故事贯穿于各个民族的诞生与发展之中,故事的讲述与诉说离不开叙事的手法。微电影叙事学的研究是对时代发展下微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形态,群体的情感表达手段、话语诉说方式,及文化发展过程中新样态的探究与思考。如作者的书名所言,微电影叙事学的研究是于沙粒之中见宇宙。时代在日新月异之中发展,微电影的漫漫之路也许才刚刚开启,对微电影的研究却需要继续乘风破浪。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标签:电影;研究;电影叙事
责编:李苏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