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新常态下,文旅产业出路在哪?9月4日,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论坛上,华侨城集团旅游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华侨城旅游投资管理集团总裁张树民向大家分享了他对文旅产业新发展的思考。
路在脚下,竹杖芒鞋
“疫情‘捆’住人们的手脚,跨地区旅行自然难以成行。旅游业面临的直接困难是盈利的下降。上半年70家上市旅游企业中55家亏损,亏损额500多亿,全球共损失了1.2亿旅游从业岗位。在投资者看来,旅游业有些脆弱,文旅从业者都开始动摇,想转行。”面对文旅业的现状,张树民表示应当正视困难。他把文旅业的发展比作爬山,“即使走出‘太行王屋’,我们还要翻越很多高山,才能到达向往的文旅‘终点’。”
“虽困难,但还要有信心。文旅业最终会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张树民分析文旅业的“家底”,280家5A级景区,88多万家酒店,1200多处露营地……国内文旅“家大业大”,文旅业的恢复会是“地毯式”的。
“除此之外,40年的旅游教育积淀了深厚的人才体系。文旅人心在梦在。旅游业除了脆弱,还有坚韧性。需求在、方向在,旅游人的文旅人的干劲也在,发展也会在。”
“产业的信心和人气正在恢复,势头比较强劲。一个佐证是我拿到的一份人气报告中,长沙的人气居然恢复到了原来的2000%。”张树民表示,文旅行业本身是一个特别强调创新、持续演变的行业,不必处处对比过去,新态势才是向好趋势。
文旅融合,登高望远
“运河本身既有深厚的文化,同时又是长长的一条黄金旅游带。如果抓住文旅融合的本质,我们就会看到大运河文化的发展,看到文旅产业的未来。”张树明总结,潜在的市场机会集中在四端:从游客出行的需求端、目的地系列服务供给端,到旅游社与OTA等中介端,以及还有提供旅行计划、出谋划策的智慧端。
文旅融合的阶段性任务是什么?张树民认为,首先是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比如云南临沧佤族翁丁村,它将奴隶时代的生活保存至今,以文旅途径展示鲜活的历史文化;再者是文化在旅游渠道的传播,以杭州《宋城千古城》为代表,沉浸式实景演出,在景中置身从前生活、感受宋城文化;第三种是文旅深度体验的创新融合,比如迪士尼乐园有独特IP和精心营造的城堡氛围、童话世界,角色演员和游客互动;第四类就是旅游文明氛围持续提升。“秩序、礼仪、传承文脉,游客本身也在展现文化,以人融入文化,这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张树民表示,文旅融合应当做到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在自然生长的前提下,文旅人必当要知文化、寻文化、用文化、传承文化。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黄泽文/文 李笑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