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大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合作论坛上,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研究院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晓刚就智慧文旅主题向大家分享见解。
“智慧文旅是新基建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王晓刚介绍,“智慧文旅发展图谱,包括底层基础设施的建设,到全域数据的运营管理,再到各种对公、对消费者的应用。”
2014年,王晓刚作为联合创始人创建了商汤科技。目前,它是人工智能领域一家独角兽公司,主营业务是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的原创技术研究和运用,拥有超过4000名员工,研发员工占一半左右。
“底层基础设施不仅是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人工智能就能实现空间计算的平台。我们知道,行在外需要GPS、北斗定位导航,而到了场景复杂的室内,技术人员要进行3D场景重建来定位导航,商汤就是专注于开发依靠视觉、三维构建起来的计算空间。”
人工智能和现实场景可以带来怎样的旅行体验?“对展览场馆进行3D重建,当游客用手拍在文物或者展品旁区域上的时候,系统立刻自动识别,把展品的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甚至3D模型各个方面展示出来。沉浸在展览里,文化能够活起来,我们就能够带动更多游客亲近文物,也能把它们背后背后的文化发扬出来。”
“识别人体、肢体关键点的识别技术是重头戏。比如在杭州萧山刚刚交付的智慧馆里,我们设计了大量的人脸识别技术。门口人脸墙欢迎游客到来,通过导航定位,展馆内能实现自动导航导览,AI寻宝也是基于导航导览增加到里面的一个趣味活动。对馆内历史场景和文物,数字技术还原当时场景,增加更鲜活的内容,游客甚至能和古代赶考的学子以及名人互动。这是我们通过人体识别、面部识别来实现的。”
“当然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湖北的博物馆内游客可以通过敲击iPad感受到编钟音色,在上海举行的世界人工大会上有数字人介绍文物等等。我相信,丰富的大运河文化会留给我们施展的空间,用数字技术复原古建筑当年的场景。”
景区、展馆、公园、步道……王晓刚表示很期待通过数字技术和文旅行业结合,在创新中、在文旅、在大运河蓬勃发展的浪潮中,让人工智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利用好数字技术,大运河沿岸文化能实现以点串线、连线为面,发挥出它底蕴丰厚的文旅价值。”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童棹凡 黄泽文/文 李笑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