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姜云路
1919年5月21日,在江苏省泗阳县松张口乡(今爱园镇)一个普通的唐姓农户,生下一个男孩,名叫唐坚,距今整整100个年头。唐坚自幼在附近的松张口小学、石圩小学、树强中学读书,他学习刻苦、非常用功。唐坚青年期间正值国家内忧外乱,战火纷,在学校里常和同学探讨真理,希望能尽早参加革命,救国图强。1939年2月,日军由宿迁、洋河南下攻陷泗阳县城,唐坚和其同学因日本轰炸了学校而失学。
皖南事变后,1941年5月中央在苏皖边区成立华中局,建立了淮海区行政公署,当时行署所在地就设在松张口,唐坚主动寻找组织,要求参加革命。
1941年夏,经泗沭县委介绍,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盐城分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在新四军三师政治部工作。1943年秋,唐坚深入八集李圩日军据点,做地下工作,在一次战斗中为掩护其他战友撤退,被日军逮捕,虽经严刑拷打,只字未供,惨遭敌人割喉,壮烈牺牲,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4岁。
在烈士的遗存的珍贵日记中处处体现着他满腔的报国情怀。身处那个时代的唐坚,看到国破家损,同胞受苦,在日记《国家危机中的青年》里写到:“要有牺牲的精神,国家既到这样的地步,我们就不能再犹豫了,我们想既是生死关头,我为国民的,更不能有偷生怕死的心,我们就应把四万万的散沙般的同胞团结起来,拿着枪,持着刀,站在一条线上。他在对战事的评论中写道:“这次日军进攻宿迁,很有向东侵略的形势,先是八十九军把守,看看不行,忽然五十七军开到后,敌人东来的念头打消,并且退到数十里之外,使我们这一带的人民没有受到危害”(《对于五十七军的短评》)。唐坚勉励自己及同辈青年把学业搞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方可站在一条战线上,去杀光日寇,洗雪耻辱。“愿吾辈青年学子,值此国难之际,对学业力求深解,亦同时修养好品德,将来担负起救国之重任,方能为我国同胞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求学与做人》)。唐坚烈士生前在日记中记录过家乡,“家庭住在泗阳第四区,王集镇北,松张口乡,村中有我一所茅舍,北面有砂礓河,河内流水汩汩,村东有马路一条,交通便利,村周围种着许多树木,空气很新鲜”。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他对家国的热爱、挂念,对父母的孝道和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