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山河无恙,维护文化自强
2021-05-28 16: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讲述人:尚婧

“查宜兴境内善卷与庚桑二洞,为名胜之著称,亦属民族文化古迹之一。我军所至,纪律严明,对该洞之名胜古迹,皆须维护与尊重,该洞之创建者储南强老先生热心文化事业,从事有年,迄今未懈。因此,对储南强老先生其家属财产等,亦应根据我党我民主政府之法令政策予以产权财权之保障。特此通告。”这是一封来自1945年9月24日由新四军苏浙军区政治部下发的通告。通告中所描述的善卷与庚桑二洞即为宜兴的善卷洞和张公洞,而开发和保护这两个天然洞穴成了储南强老人在暮年时最为重要的使命。

1937年冬,日军攻占宜兴县城,大肆烧杀抢掠,人民水深火热。栖身于善卷洞边的储南强老人在此地组织乡民武装,奋起反抗。而张公洞更是凭借自身洞穴的独特和神奇莫测,在革命军将领冯玉祥的考察下临时更改为“第三战区抗日司令部”。

抗战虽然曾一度取得短暂胜利,但好景不长,南部山区迎来的是日军更加猖狂的报复。日军纠集大批人马,围困张渚,一夕之间,善卷洞外所有房屋尽被烧毁,储南强的儿子阿通也被日军炸死在善卷洞旁。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战火中送走了年仅25岁的儿子。他坐在善卷洞边的背影满目疮痍,看着这片残垣断瓦,是他耗尽15年心血拼死守护的故土山河,如今却也只能将这无限的仇恨与悲愤一口吞下。

也正是在这一年,新四军来了,仿佛是一道曙光照进了宜兴人民的心中。

1939年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同志决定开辟宜兴太滆地区作为“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跳板,先后三次派张之宜、陈立平等率党政军干部四十余人进入太滆地区,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扶持地方名流、实力派一道抗日,帮助打开新局面。张之宜悄悄进驻宜兴及南部山区,开辟根据地,与储南强取得密切联系。

在艰苦作战的同时,新四军不忘恢复与建设苏南地区的文化与教育工作。对于日军的奴化政策,抗日军民团结一致,与日军争锋相对,编印了许多报刊、图文、标语等宣传品,教育唤醒民众。在太华地区举办“教师暑期讲习会”;在胥锦村创办“三洲实验中学”,培养优秀学子。

1945年9月24日,日军宣布投降后不久,苏南新四军撤往苏北时,为保护善卷洞、张公洞两洞的自然景观不受破坏,在两洞旁分别张贴下这份《新四军苏浙军区政治部通告》,要求新四军部队和国民政府保护两洞及储南强私产。两洞饱受战火蹂躏,有了新四军的保护如久旱逢甘霖。新中国成立后,储南强老人很快将“两洞”献给了人民政府,将这悠悠青山和深深洞府还给人民,还给新中国。

今天,“新四军通告”也成为了我党我军在战争年代重视保护文化古迹的有力佐证。新四军不仅是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帮助苏南地区渡过抗战最困难的阶段,更是保卫了在战火中饱受摧残的文化古迹。

新四军在抗战中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高度重视、自觉维护的文化素养。这都是对新四军铁军精神最形象、最生动的诠释。

标签:新四军;宜兴;日军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