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润民:研学旅行要走远 亟待建立行业标准
2018-11-10 17:3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李艳玲  
1
听新闻

  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科普与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马润民

  中国江苏网讯(记者李艳玲)随着国家对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课程越来越重视,研学旅行逐渐升温,而一些行业乱象也开始显现,成为研学旅行发展的痛点。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让研学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成为业界亟需解决的问题。11月10日下午,在江苏首届研学论坛的主题沙龙环节,北京中科星汇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广电研究院科普与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马润民先生,畅谈了他对建立研学旅行行业标准以及研学课程设置的独到见解。

  建立研学旅行行业标准势在必行

  “2016 年自国家出台研学相关政策后,各种各样的研学机构便纷纷出现在公众面前,但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申报国家标准周期较长,也很难通过,而行业标准又没有一个大的社会公益组织来牵头制定,所以导致每个地域或者企业都各自按照当地的情况和对研学的理解,组织研学活动。”马润民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研学现状,他表示,正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研学旅行良莠不齐的现象就难以避免,甚至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全国各行各业都有标准,研学旅行的各界人士,也应该积极推进行业标准的建立。”马润民认为,这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行业的从业者势必要成立一个关于全国研学标准化的委员会或者联盟,当然这个组织肯定也需要政府单位和高校学者的支持与加入。其次,从这个平台出发,通过研学从业者以及学者的研究和实施中,了解当前全国研学旅行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标准问题,如交通、卫生、网络、饮食、环境等问题,以及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地域等差异,进行研学课程需求调研工作。此外,还需要不定期的组织行业内标准的研讨会,从而推进研学旅行行业标准的建立。

  “我相信,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与沉淀,研学旅行会慢慢进入标准化。”马润民表示。

  实践活动要和学校课程的互融互通

  研学旅行中的实践活动是吸引学生和家长的关键。如何让实践课程和学校里学的知识有机融合,考验着研学旅行组织者的智慧。

  马润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要相互促进和相互融通,重点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以学科的知识课程为理论基础,运用在学科课程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在实践活动中的探究问题。而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又促进学科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科知识的整合。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研究内容或者说针对中小学小课题的设立就由为重要。就比如中国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机制,不是坐在教室里学书本,而是在国家的重点实验室中进行实践学习,这样学科课程的知识才能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和扩展。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要注重拓展和创新

  马润民表示,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安排,脱离不开学科的知识和研究内容的设计。整体的活动应该目的明确,寻找适切的研学主题和课程教育目标,深度促进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融合。在教学形式上实现更多的拓展和创新,包括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等多种类型活动课程的开发和相应教学方式上的跟进、更新。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要避免学生在学校中的以单一学科知识被动接受为基本方式的学习活动。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其理解终归是浅层次的,要想真正掌握其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做、去实践,要通过亲自实践来激活书本知识,完成从知识到能力和智慧的转化。

  马润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他目前组织了过万名学生到全国各地进行研学,包括北京、甘肃、成都、福建、江苏等地,总体来说学校以及学生反馈都是不错的。“我们的研学课程包含有多主题内容,比如有科技体验、科学实践和非遗文化等,针对其中一个的主题内容,课程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包含科研专家的讲座、科技成果的体验、力学重点实验室的参观,还有力学动手实践课程。以多维度的途径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拓展。就活动策划层面,每次活动开始前都应对研学线路、课程设计、组织方案、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等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评估,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确保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安全性。这样才真正做贯彻国家研学的理念,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标签:马润民;研学;旅行
责编:钱志国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