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4-07-29 17:33:00  来源:新华社  
1
听新闻

新华社电 当地时间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北京中轴线”遗产区面积589公顷,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据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北京中轴线”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保护管理状况,及其作为社会和政治中心对中国社会发挥持续的作用,认为“北京中轴线”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其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该组织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北京老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在世界遗产大会上发言时表示,申遗成功是新的起点,中国将切实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在文物建筑保护修缮、应对自然灾害影响、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科学引导旅游发展、提高阐释展示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北京中轴线”得到妥善保护传承。

>>>延伸阅读

10年来中国哪些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是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2014年以来,中国共有14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4年“大运河”、丝绸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丝绸之路形容为东西方之间融合与交流的对话之路。大运河则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

2015年土司遗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在评估报告中指出,中国土司遗址展现了中央政权与地方族群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方面的人类价值观交流。

2016年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神农架: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把景观、岩画与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生动而丰富的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湖北神农架被视为野生动植物的“宝库”,尤以丰富的植物多样性闻名。

2017年鼓浪屿、可可西里:鼓浪屿展现了在亚洲全球化早期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互动和融合。青海可可西里符合自然遗产的标准,并具有较高的完整性、真实性。

2018年梵净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说,梵净山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世界遗产委员会表示,良渚古城遗址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具有“突出普遍价值”,中国政府采取的保护措施受到肯定。

2021年泉州: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共同促成泉州在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逐渐崛起并蓬勃发展,成为东亚和东南亚贸易网络的海上枢纽。

2023年普洱景迈山: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展现了山地环境下布朗族、傣族等世居民族人民对自然资源互补性利用的独创传统。 据新华社

标签:
责编:张静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