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发现钻木取火最早物证
2024-09-13 20:40:00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会议聚焦于史前和夏文化重要考古发现,通报3项考古最新进展。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入选发布。这是自2022年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实施以来,继常州寺墩遗址、盐城盐业考古、淮安城市考古之后,江苏又一重要考古成果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发布。


此次入选的草堰港遗址年代距今约7200—6900年,为江淮东部已知最早的新石器遗址。遗址位于当时长江入海口与淮河入海口的中间地带,处江河湖海之交汇,为多元一体之见证,具有典型的“水韵江苏”文化基因。

草堰港遗址地处俗称“锅底洼”的里下河腹地,特殊的低海拔饱水埋藏环境使得大量有机质遗存得以完好保存。遗址内已出土陶、骨、石、玉、木、蚌等不同质地小件文物2800余件。还有巨量人工栽培稻等各类植物遗存及大量的动物遗存,它们是研究江淮东部史前生业经济稻作农业发展与传播的绝佳样本。

遗址中出土的骨器不在少数。它们大多制作精美,器类有耜、靴形器、器柄、镞、镖、匕、勺、板、簪、锥、针、梭、哨、纺轮等。其中鹿角靴形器已出土300多件,数量为国内史前遗址之最。除完整器外,还发现一定数量的骨料、半成品和残次品,专家推测骨器为本地制作。出土木器中,一件钻木取火器为国内已知最早的钻木取火实物。

环境考古研究初步揭示了遗址所在区域从浅海环境到滨海湿地,再到湖泊-淤积平原的演化过程,这对于深入研究全新世以来区域环境变迁、海面岸线变化、人地关系演变及其响应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说,草堰港遗址所展现出的环境信息,对于研究全新世以来江淮东部海面升降、岸线变迁,以及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当代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亦具有借鉴价值。

长期以来,地理及考古学者多认为里下河地区自全新世以来受海侵的影响,不太可能有超过距今6500年的史前遗址分布,草堰港遗址的发现改写了过往认知。现在,草堰港遗址成为江淮东部已知年代最早的史前遗址,填补了区域考古空白,塑造了淮河下游史前文化和社会面貌,是中国多元一体史前文化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者 童棹凡

标签:遗址;考古;草堰港遗址
责编:童棹凡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