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骄傲! 孙晓云当选中国书协主席
2021-01-28 08:23:00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冯秋红  
1
听新闻

“孙晓云当选第八届中国书协主席!”备受书法界关注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7日传出消息,瞬间刷屏,人们纷纷“为江苏骄傲”。作为享誉中国书坛的女性书法家,也是中国书协首位女主席的孙晓云一直致力于“传递汉字之美”,从实践到理论都做出了表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她将书法视作自己一辈子的“女红”

孙晓云是海上著名金石书画家朱复戡的外孙女,她秉承了家族中对书画的敏感。自3岁时在母亲的指导下拿起毛笔,此后,她就将书法艺术视作自己一辈子的“女红”。从艺60年来,她写掉的纸张可以用火车车皮来装。无论是插队农村5年,还是部队服役8年,她始终没有搁下自己手中的笔。她各体兼擅、笔精墨妙,且雅俗共赏。她在洞悉古人用笔之原理与笔法嬗变源流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各种书体的特征、要领,并将古代书法传统与现代审美巧妙结合起来,使专业学者、普通百姓,无不喜欢上她的书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连续7次在全国书法展中获奖,成为获奖次数最多的书法家。

随着岁月的变迁,孙晓云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传统书法审美体系和创作方法,并最终将自己几十年对书法笔法的发现、研究和体验,整理成二十万字的理论专著《书法有法》,她以最朴素的语言解读自古以来云山雾罩的书法笔法,做出了学术理论通俗化的成功尝试。这本书创下书法理论书籍销售量最高纪录,十年供不应求,畅销不衰,先后由国内外七家出版社二十八次再版,并作为唯一书法理论书籍进入国家农家书屋工程。

她为振兴国学而笔耕不辍

孙晓云国学素养深厚,书法技艺精湛,近年来为振兴国学她笔耕不辍,用力甚勤,陆续出版了中华国学德育经典系列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以及《历代家规家训选》《中国赋》等国学手书,让读者在欣赏精美书法艺术的同时,领会国学的精髓、传统的要义。去年的江苏书展上,她又一次带来新作《诗意江南》和《孙晓云文墨书香临本系列》。用传统笔墨书写江南图像的诗文长卷,使江南诗韵流淌于书法线条的韵律美感中,使得书法魅力与古诗词的内涵交相呼应,相得益彰,浸润人心。孙晓云说:“江苏书画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我作为书法实践者,深切地感受到书写应该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常态,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自然体现。所以这些年我乐于安静地手书经典,非常乐于以图书的形式,推动全民阅读。我这一生所做的事就是力图将普及书法和全民阅读结合在一起,让书法走进百姓家,走进千家万户。”

她认为:中国书法是我们中国文化的标志和精髓,不应该成为少数人的事情,它真的应该作为全民族的大事。“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从写好中国字做起。现在应该提倡每个中国人以能写好中国字为荣,以写不好中国字为耻。比如说大学的学习、公务员的考核包括小学生的学习成绩,都要以你能写好汉字,把它作为一个考核标准、一个理由、一个社会的对于美德和知识的评判标准,这样我们写好中国字才有一片很好的书法土壤。

她想用自己数十年的实践,“来告诉人、来启发人、来引导人,引导中国人对中国汉字书写的重视。要让大家知道中国汉字的美、中国汉字给人的魅力,中国汉字在中国文化复兴当中的重要作用和写好中国字对长中国人志气、以中国人为自豪的一个理由。”

她身体力行“让书法走出书斋”

著名美术评论家马鸿增先生曾专门以《孙晓云的书法立场与文化担当》为题,谈到:晓云所呼吁的,不仅是要重视书法的艺术审美功能,更要恢复与强化书法的文化功能。这就需要有效地提炼出书法文化的时代精神和活力,加强书法教育、书法传播,要接地气,要从小学抓起,要深入到社会每一个空间,融入寻常百姓家,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书法“界”,局限在文人趣味、展厅效应。这些年来,孙晓云一直身体力行,让书法真正走出书斋,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神圣象征的信念,这也正是她的书法立场与文化担当。

这在她与本报联手的“万副春联送扬子读者”活动中有鲜明体现。这一活动已坚持到第八年。连日来,前来领春联的市民络绎不绝。对于这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孙晓云从不犹豫,积极参与。她说,能参加扬子晚报这么多年坚持的春节向广大市民送春联的活动,一方面是可以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借由过年贴春联这样的年俗,让广大百姓更深入地了解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另一方面,自己的书法能陪伴广大市民度过愉快的春节,增加节日的喜庆,见证每一个家庭的快乐幸福,也倍感荣幸。

每年春节来临之际,孙晓云率领的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的艺术家们都将走上街头,走入工厂、学校、部队,为最广大的群众挥毫送温暖。她说:“每次去送春联送福,看到那些早早来排队的市民,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那么多人的欢迎,就觉得,再累都是值得的。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艺术只有植根于生活、服务于人民,才能保持旺盛活力。”

标签:书法;孙晓云;中国字
责编:李苏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