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绣绷,十指春风,绣娘轻挑慢捻,一缕缕五彩斑斓的丝线在指间翩翩起舞,排列组合成灵动立体的画卷,这就是“常州三宝”之一的乱针绣。在常州老城厢,“藏”着一家乱针绣工作室,它的创始人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狄静。
狄静
狄静作为乱针绣的第三代传承人,四十多年来,她以线为色、以针代笔,在乱针绣领域默默耕耘,用巧手绣出了一幅幅神奇的画卷。绣品形象逼真,色彩丰富,立体感强,绣肖像,如见其人;绣场面,如闻其声;绣老虎,神态呼之欲出,令人叹为观止。
说起乱针绣,狄静如数家珍,乱针绣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江苏常州刺绣工艺家杨守玉首创。杨守玉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实践,在传统刺绣的基础上,根据西洋画笔触、透视等原理,创造了运针纵横交错的乱针绣法。20世纪70年代,狄静进入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乱针绣工艺创作,得承杨守玉的真传和教诲。1999年狄静毅然辞去铁饭碗,在常州市开了第一家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乱针绣工作室,迈出了常州乱针绣艺术走向民间的第一步。
“在绣绷上绣要学会竖交叉、小乱针、倒转针、打籽绣等多种乱针绣基础针法,初学者可以先绣一幅荷花扇面,只需要用到斜交叉这一种针法,比较简单。”在狄静乱针绣工作室,狄静拿出扇面,手把手耐心地教学生。为了让乱针绣这门技艺真正走进大众视野,融入群众生活,狄静长期开设乱针绣培训班,带出了一大批“懂欣赏、能上手”的学生,更有多位传承乱针绣艺术的专业型人才。
狄静指导传承人狄维创作
工作室里有一幅年轻姑娘的绣像,姑娘眉目如画,神态温婉,单单看着就让人觉得岁月静好。狄静介绍,这幅绣像尺寸为30cm×40cm,是一位母亲为即将出嫁的女儿订制的。它需要一位至少功底10年的绣娘,每天刺绣8小时,工作6个月方能完成。
一件乱针绣作品,从临摹、铺底、上色、调色,直至完工,有许多道工序,其中仅铺底就要铺十多层,用的绣花针从粗到细,所用丝线也越来越细。绣到人物的眉毛毛发时,只能用六十四分之一的丝线,才能做到纤毫毕现,栩栩如生。一根丝线被劈成八份、十六份、三十二份,甚至六十四份,这个过程就叫劈丝。狄静伸出双手,几根手指并用,不到1分钟就将一根丝线劈成几条不同规格的线,让人连连称赞!
完成一幅乱针绣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与眼下的快节奏、高效率相比,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但这是手工艺人一针一线绣出来的,不仅艺术水准有高低之分,其间更有一种认真而纯粹的心意。狄静说,作为一名传承人要坚持守正创新,创作更多优秀的作品。谈及对乱针绣未来发展的期望,她说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触到乱针绣。(庄奕 余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