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岁月打马过,人间秋已深。翻开日历,秋分过后,紧接着,已是寒露。
寒露,是秋天倒数第二个节气,到了寒露,已经临近冬天的门槛了。
寒露,是清冷的。“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不知怎么的,天气一下就冷了起来,此时,已经过了“最爱新凉满袖时”的日子,该加件外衣了。
寒露是斑斓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时节,岂止是红的枫叶,那黄的银杏,褐色的枯荷,以及不凋零的绿树,五彩缤纷,层林尽染,深秋是一杯醇厚的酒。
寒露,是灵动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到了深秋,天高云淡,秋水长天,大雁以“人”字阵形,依依不舍,向南飞去。也不知道,来年春天,这群大雁,有多少能回?又落在哪里?
二
寒露时节,田野的美,就是一幅意境悠远的风景画。阳光暖暖地照过来,风细细的打在脸上,田垄上到处都是劳动的人,不远处,刚刚收割完的稻田里,十几只鹅懒散地找着稻桩边遗落的稻粒,不时地扬起脖子鸣叫几声,真有点曲项向天歌的味道。附近,一头牛在田埂上不急不慢地啃着青草,旁边放牛的小孩,坐在牛背上,一边牵着牛绳,一边还入神地翻着一本连环画,和宋代雷震笔下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牧童一样的无忧和活泼。一群老人和小孩在刚刚挑完稻把子的田里快速地拾起稻穗,惊飞了几只赶来觅食的麻雀……
寒露田野的这幅画里,劳动是最清韵最生动的底色。
此时,晚稻熟了,遍地金黄。
忽然间,我想起上学时读过的秦牧老师的《土地》,一群流亡的诸侯大臣,来到了一片田野旁,突然跪下来,捧着一抔泥土,虔诚地长拜不起。我猜想,这群人,看到了黑黝黝的土地,莫非就看到了金灿灿的稻谷?看到了昔日皇宫大殿的金碧辉煌?
对土地和庄稼,农民并不擅长用什么华丽的语言表达,但农民比起从不事稼穑的王孙贵族,农民更虔诚更朴实,他们把土地和庄稼当作命。“喜看稻菽千重浪”,农民的喜,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从一颗稻谷到一只稻穗,播种,育苗,栽秧,施肥,浇灌,除草,治虫,收割,碾压,晾晒,归仓,多少个环节的精耕,多少个日夜的劳作,汗水和泪水交织啊,容易吗?
三
谁说割稻一定是大人的活?我们偏要试试。周末,放假了,我们这帮十几岁的学生肯定是要上工的,而且,哪里人多,哪里热闹,我们肯定在哪里。
来不及琢磨范成大的“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到底什么意思,便兴冲冲地拿起我妈事先磨好的镰刀,学着大人的样子,两腿分开,弯腰向前,左手揽着稻秆,多不行,多了手揽不住,一割必然乱掉;少也不行,一镰刀下来割少了,影响速度啊。稻桩留高了不行,过几天,犁田耙地,种麦子栽油菜质量怎么保证?留矮了也不行,挑时费力气不说,大人们还会说,难怪割得七高八低的,哪是干事的人呢。此时,你看,大人们双手配合默契,我们尽管生疏但左右手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右手握镰用力把稻秆割断,再用左手把稻秆轻轻地放在地上,排得直直的,后面有人等着捆呢,乱乱的咋行!
稻田里,冷不丁地,有时会惊吓出一只兔子,有时会看见一窝不知名的鸟蛋,也有点意思。当然,割稻没那么浪漫,挺累的,总想直直腰擦擦汗,但两旁的人往前快速地走,你哪能很舒服地频繁伸腰呢,而且,大人们会一本正经地说,小孩哪有腰?我至今也搞得不大明白。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曹雪芹的语言很美,但割稻却没有那么多诗情画意,稍不在意,割稻也容易受点小伤,手上磨个小茧子掉点小皮不算事也不能提,手和腿被镰刀碰伤也不算事,弄块干净布包一下就行了,乡下人没那么娇气,何况谁叫你走神的呢?
四
深秋时节,是不能不说菊花的。
这时节,许多树已经落叶了,像梧桐树,每天早晨,一夜秋风,一地落叶,张耒的“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说的就是梧桐叶的飘零和孤傲,而此时,不管秋风还是秋雨,菊花却盛开着。乡下的菊花并不稀罕,一簇簇一丛丛,开着小小的花,散发着淡淡的芳香,毫不起眼。然而,文人大家却对菊花赞誉有加,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寅的“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为什么对菊花情有独钟?有位名人说,菊花“坚持自己,虽柔软却倔强;凌寒不退缩,虽渺小也灿烂。”
生活亦如此,因为生活不在别处。即使遇上深秋甚至严冬,又怕什么呢?
读一读汪国真的诗:“只要春天还在,我就不会悲哀。纵使黑暗吞噬了一切,太阳还可以回来。”的确,草枯了,有绿的时候;花谢了,有红的时候;叶子凋零了,明年还有吐新蕊时候!水穷处正是云起时!
看看雁阵吧,头雁,坚定地率领雁群,义无反顾朝南飞;尾雁,不管多吃力,坚决不掉队,目标和归宿还是向南。
再看看菊花,即使无名的野菊,小小的,弱弱的,无论多大的风雨,多寒冷的天气,就是不倒!因为啊,它的骨子里“柔软却倔强”“凌寒不退缩”……
别为难自己,更别辜负岁月。
作者:张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