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幕启艺荟”品牌活动第7期在苏州市旅游咨询中心凤凰街中心站精彩举行。本期活动以“剧种·剧团·剧目——苏式滑稽美学漫谈”为主题,顾芗、张克勤、陆伦章、褚铭等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剧作家,苏州市滑稽剧团、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编创、研究人员,以及来自上海、常州等地的20多位业内专家围坐畅谈,探讨、交流苏式滑稽美学的传承与发展。
苏州滑稽戏不是为笑而笑
滑稽戏是于清末民初受当时的“新剧”(后曾称文明戏)及独脚戏、滩簧等说唱艺术以及传统戏曲艺术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剧种,主要流行于上海及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和浙江的杭州一带。苏州滑稽戏主要表现吴地人民的行为及其幽默方式,重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具有“冷隽幽默、爽甜润口、滑而有稽、寓理于戏”的苏派风格特征。现代苏州滑稽戏以张幻尔、张冶儿、方笑笑、叶霞珍等名家为代表,近几十年来又建立起以顾芗、张克勤等著名滑稽戏艺术家和浦雨竹、张昇、朱雪燕等中青年演员为主的传承体系。
“苏州滑稽戏跟其他剧种不一样,不是靠戏曲的手眼身法步就可以完成的,更要靠从业人员对生活进行观察,要各地方言、南腔北调,拿来主义、为我所用。这些离不开演员的精彩演绎,也离不开编剧的精心创作。”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三度梅”得主顾芗表示,“苏州滑稽戏不是为笑而笑,而是让观众感觉有值得你笑的地方。我们有值得保留传承的东西,但更肩负着创新发展的重任。”
权启芳表示:“苏式滑稽的美,一定是和我们生活的这座姑苏城一样独具魅力。小桥人家,园林小巷,透过每一户寻常百姓的家长里短,演绎精致具有江南风格的苏州故事。我们要向前辈那样热爱生活,拥抱生活,致力创作展现苏州人内敛幽默的性格、精致惬意的苏式生活、充满人间温情的新苏州故事。”
跟着时代的脉搏不断演变
苏州滑稽戏的传承、保护、演出单位为始建于1950年苏州市滑稽剧团,70多年来该团整理、改编、创作和演出了大量传统剧目和现代剧目,多部滑稽戏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滚动资助项目”,两次荣获文化部“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三次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四次荣获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四次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优秀剧目奖”,五次荣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殊荣。
“滑稽戏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剧种,它在历史的不同时期都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它的适应性很强,跟着时代的脉搏不断演变,海纳百川是滑稽戏的特征,与时俱进是滑稽戏的特点,融合创新是滑稽戏的特长。而苏州滑稽戏的审美就是弘扬时代精神,寻找符合滑稽戏特征的喜剧故事,以小人物的命运为抓手、以接地气的叙事方法为手段,用寓理于戏的‘噱头’为特色,在轻描淡写中表达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这就是苏式滑稽的美学品味。”苏州市滑稽剧团副团长、一级演员张昇说。
“苏州滑稽戏注重打造剧目大戏,注重故事情节铺排和人物塑造。我们讲苏州的故事,演苏州人,演带有我们本地色彩的一些东西,苏州人看了以后感到非常亲切,外地观众看了以后也能感受到苏州文化的魅力。”苏州市滑稽剧团副团长、一级演员浦雨竹说,“苏州人的精神是很乐观、很笃定的。因为我们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我们有昆曲、有苏州评弹,所以孕育而出的是独具魅力的苏州滑稽戏。”
离不开苏州的风土人情
“无论是《苏州两公差》《钱笃笤求雨》,还是《满意不满意》《小小得月楼》《快活的黄帽子》《顾家姆妈》都是苏州题材,都离不开苏州的风土人情,离不开演员充满苏州味道的精彩演绎。”著名滑稽戏编剧、三次曹禺戏剧文学奖得主陆伦章表示,“创作滑稽戏要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生活中捕捉创作的灵感。与此同时,苏式滑稽的传承离不开队伍建设,必须以青春力量推动艺术本体与时俱进。”
“苏州人民喜欢滑稽戏。我写滑稽戏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跟两位同志一起合作创作了《小小得月楼》。当时,我们在松鹤楼发现了一位青年服务员很有见解,感觉他就是我们戏里头要找的一个对象。”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原主任、一级编剧褚铭说,“现在的苏州滑稽戏要有一种新的精神、新的面貌,要站在时代的前列,还是要引导人们去努力、去奋斗。”
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一级编剧江洪涛说:“我前年写过一篇文章《呼唤滑稽戏传统风格回归》,传统的好的东西还是要传承下去。也可以考虑做一些改编外国戏剧的尝试,比如改编莫里哀的喜剧。这样我们的题材路子会更宽广一点。”
滑稽戏也要重视美学表达
“苏式滑稽美学这个主题特别好。美好的东西是大家的向往,我们滑稽戏演员也要重视美学。除了外形的美、化妆的美、身段的美,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美、表演的美。”著名滑稽戏表演艺术家、滑稽界首位“梅花奖”得主张克勤表示,“希望新一代的滑稽戏演员要始终注意,这个剧种虽然是滑稽戏,但我们也要美。希望年轻的编剧在创作剧本时,也要注意美学的表达。”
“我主要负责舞美这一块,考虑的是舞台艺术综合美学。”苏州市滑稽剧团副团长田雪松说,“《一二三,起步走》《青春跑道》到现在我们还在进校园演出,主要突出戏的内容、演员的表演风格,舞美这块相对比较简单,方便进校园演出。我觉得舞美应该点到为止,把这个戏衬托得恰到好处,这样更适合巡演,更容易走近老百姓。”
“从《青春跑道》《顾家姆妈》《探亲公寓》《又见炊烟》到我们新近推出的《美食家》等一系列剧目,苏州滑稽戏追求的是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寓理于戏等特点。一般认为滑稽戏就是要笑,但苏州滑稽戏更侧重塑造人物、讲故事,对苏州滑稽戏有一句最经典的评价就是‘含着眼泪的笑’。”苏州市滑稽剧团一级演员朱雪燕说,苏式滑稽和海派滑稽各有优长。相较于海派滑稽,苏州滑稽戏青年演员身上还是欠缺一些“抖包袱”的个人技巧。比如演独脚戏,海派滑稽两个人能演两个小时,苏式滑稽更侧重团队协作和整体呈现。
“我觉得苏式滑稽的特点就是体现了江南文化的内蕴,就像我们苏州评弹,里面有时候很高雅,在高雅当中又有一些很接地气的人间烟火。苏州滑稽戏就是在这种人文当中体现了它的幽默滑稽,又有苏式的风格和江南的气质,它和其他剧团的滑稽戏表演风格是有区别的。”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创作部主任、一级编剧胡磊蕾说。
“我和苏滑合作过实验话剧、小剧场话剧,主要是青年人的思考和表达。”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一级编剧周琰说,“所有戏剧的核心都是对于人性的思考。我更多关注的是青年的人生选择和人生困境。苏州的人文气质是非常典雅和优美的,蕴含的是人物的一种坚韧的力量。这是我很想表达的东西。好的艺术作品传达给人们的有人性的反问、人性的思索,但最终还是一种温暖向上的、积极的、快乐的力量。”
共同助力滑稽戏传承发展
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主办的“幕启艺荟”品牌活动启动于2023年4月,定期举办文艺创作、理论研究、舞台演出等方面的经验分享、交流研讨和成果展示活动,现已围绕“戏剧与文学的互动”“民歌在戏曲中的运用”“昆剧剧本推介”“苏州评弹创作”“小剧场昆剧创作”“苏式滑稽美学”等主题举办7期活动。本期活动旨在促进滑稽戏剧本创作与舞台表演的互动、滑稽戏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结合。
现场,江苏理工学院教授张丽芬、上海滑稽艺术文博馆创办人孙继军分别从滑稽戏研究、滑稽资料收藏等角度与大家交流了心得。“新时代是一个奔跑的时代,我们不能停留在坐而论道,应该思考理论如何联系实际,思考让道理‘行走起来’,乃至‘奔跑起来’,为苏式滑稽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和符合实际的操作决策。”陆伦章说,“苏式滑稽的美学表达也就是‘古韵今风’‘双面绣’的苏州美学。苏式滑稽要在守正创新中开展市场化探索,不断增强文旅融合发展的内驱力,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2024年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滑稽戏审美观念递嬗与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正在开展,项目负责人、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主任周晓薇表示,本期活动是从学术研究和剧本创作的角度与滑稽戏表演艺术家、剧作家、专家们展开的一次重要交流,探讨苏式滑稽美学,找准创作定位,共同助力滑稽戏传承发展和“江南文化”品牌塑造。接下来,苏州市文艺创作中心还将围绕苏州地方戏剧创作与研究,举办相关主题交流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