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鸽子、咖啡、读书的人。
和商场中心的喧闹分隔开,南京新街口的一角,悄悄开辟出了一个全新阅读空间——言心友书店。

对不少人来说,这或许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对常常光顾熙南里三余书社的老读者来说,却是重逢的老友了。如今,“三余”更名为“言心友”,重生为三家分店,近日陆续迎客。
一家独立书店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下“顺潮而上”,记者独家采访了言心友书店主理人王帅。
“撤场不是告别,是重生”
喷泉的水花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洒向茵茵绿芽,一切都是万象更新的气息。

4月13日,新街口言心友书店迎来了首场读书会活动。
“新书房完全不输之前的呀!”书友们相互打招呼,尽管这是新书店的首场活动,但预订早已约满。

他们口中的“之前”,指的是位于南京秦淮区熙南里的三余书社,这是一座隐于闹市的文化“乌托邦”,不仅是南京城里的一处文化地标,更是不少书客心中的精神坐标。3月,书社撤场的消息,在金陵读书会社群里传开。
“各位书友,很抱歉地向大家通报一个消息,金陵青年读书会以及整个运营团队,将在3月底正式从熙南里三余书社撤场。”

消息发出后,紧接着,读书群里炸开了锅。
“这是南京少有的24小时营业书店,凌晨3点都亮着灯,考研的时候经常光顾这里,刷脸预约就可以一学一晚上。”
“周末去书店人很多呀,经常都没有座位呢,为什么不开啦?”
“真可惜,这是近几年我觉得最有阅读氛围的实体书店了。”
“书店关门以后,还会有线下读书会吗?”
……
对书客们的关心和不解,主理人王帅说,这次撤场并不是告别,而是重生。
“书店撤场并不代表我们放弃了对实体书店的坚守。之前踩过的坑、积累的经验,反而让我更加确定,实体书店不会死,只不过她在经历一个漫长的低谷期,熬过去,一定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从无人问津的小店,到周末需要排队才能有座位的网红书店,主理人王帅花费了不少心思。
两年时间,盘活了一家书店
三余书社的诞生,源于一个“灵光乍现”的瞬间。
“之前我并不是做文化产业的,在企业里做战略规划和投资,当时经常会内耗,后来读了《被讨厌的勇气》,很受触动,就萌生了分享阅读的念头。”王帅自己也没想到,一次偶然的分享,能激起这么大的水花。
“我当时在社交平台上发起线上读书会,很快,一个星期500人的群就满了,半年后社群规模突破了2000人。”
随着线下活动需求的增加,王帅开始辗转于南京各大书店举办读书会。

“我们去过很多书店,锦创书城、文采书屋,也来过三余书社,当时这边还是餐饮空间。在不同的书店办活动,确实会让参加的人有一种新鲜感,但也缺少了一种归属感。”
于是在2022年,机缘巧合下,王帅接手了南京旅游集团旗下的三余书社,将其打造成阅读社群的“主阵地”。在这里,每周3-5场读书会、30多位讲书人带来的多元主题分享,让书社迅速成为南京文艺青年的聚集地。
“我还清楚的记得刚接手这家书店的时候,每天都很焦虑,市中心200平的店,一天也进不来几个人,我和员工每天大眼瞪小眼。”后来是一场接一场的读书会活动,慢慢把人气给聚集了起来,一年200多场读书会,让更多人知道了这里。
两年的时间,很多书友已经把这里当做另一个家。王帅脑海里泛起很多印象深刻的面孔,其中有一位企业高管就在附近工作,她甚至将办公室“搬”到书社,工作日的时候,直接在书店里办公、会客,周末还会带孩子一起来阅读。

“撤场当然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两年的时间,我们对这里也有很深的感情,但出于递增的租金成本压力,以及品牌问题等多方面考虑,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王帅满是感慨。
不过,在王帅看来,这一“退”,实则是为了更自主的“进”——他创立新品牌“言心友书店”,在玄武门、新街口、浦口连开三店,将探索更可持续的路径。
做书店,要能为自己的情怀买单
“我最近忙着搬店,过程中也一直在思考,我们要做一家什么样的独立书店。”电商低价挤压、出版社抬高定价,可以说是实体书店的行业痛点,王帅清楚地看到“卖书”几无利润空间。
每当消费节大促,王帅也会从电商平台上买些三折、五折的图书。“我认为未来书店不是卖书的地方,而是生活方式的提案者,强调的应该是体验价值。我们的新书店也‘不卷卖书’,读者们可以在店里随便拆开一本新书阅读。”他还创新推出“两本旧书换一杯咖啡”“24小时自习室”等举措,将书籍从商品转化为“空间福利”,弱化与电商的价格竞争。
谈及三余书社为什么能门庭若市,王帅将此归因于“实体书店+社群运营”的闭环模式:书店提供空间,社群贡献内容与流量。这一模式的核心是“拒绝免费陷阱”。

免费活动短期吸引人,长期却会消解价值。“我从做第一场读书会开始,就明确了以后不可能做纯公益的活动。”王帅说,现在的读书会设置了一定的门槛,如49.9元含饮品的读书会,这种付费机制,能提升用户与组织者的双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消费者付费了,就一定会来参加活动。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推出讲书人计划,招募了金融、教育、创业等领域的爱好者分享专业内容。”王帅表示,新书店也会继续社群运营的模式,并探索跨界共创,比如和个人成长、戏剧团体合作,将书店变为城市文化生活的枢纽。
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有近千家实体书店,当中不乏一些有影响力的独立书店开了又倒了。对此,王帅认为问题多在没有找准变现方式。“开书店是一件关乎情怀的事情,但是也要兼顾商业,不能靠情怀绑架消费者,自我造血能力才是生存关键。”他坦言,做书店就是要在理想主义中懂商业,在商人中做到有情怀。
言心友,意为言传书意,心聚书友。王帅思考了三家新店的差异化定位:玄武门店结合文旅吸引游客,浦口店与社区合作服务居民,新街口店尝试“网红+艺术”路线。这家基于读书会社群的文化沙龙主题书店,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三余书社到言心友书店,在王帅的“退”与“进”之间思考独立书店的出路。或许,正如他所言:“书店的价值不在今天能赚多少钱,而在于能否成为未来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新华报业·交汇点记者 强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