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全国首部《大运河历史图谱》重磅发布
2025-07-31 10:57  来源:扬子晚报    
1

7月30日上午,江苏省政府在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全国第一部大运河全域历史图谱《大运河历史图谱》(下称《图谱》)在会上首发。

发布会上,首先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谢润盛推介该书。据他介绍,此次出版的《大运河历史图谱》以京杭大运河全域为编纂视角,以苏浙段为选编重点,从2000多种古代方志、舆地图、政书、兵书等文献中精心遴选编辑而成,一些资料为历史上首次高清出版。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图谱》从立项、选图,到定稿、出版,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凝聚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图书馆、省方志馆、凤凰出版社等多方力量,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选编完成该部著作,这是继《长江历史图谱》《江苏古代城市图志》之后,我省又一旧志资源专题开发成果。

《图谱》全书合装1函4册,主体部分分设古运河图、京杭大运河全图、京津冀运河图、山东运河图、苏北运河图、淮扬运河图、江南运河图、浙东运河图、河署河务图等9卷,全景式展现大运河的历史风貌与人文底蕴,“是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大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又一成果。”谢润盛说。

教育部长江学者、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程章灿在答记者问环节,点出《图谱》的三大亮点:在图像采集上集腋成裘,在图像定制上精益求精,在装帧设计上古为今用,采用线装和经折装相结合的装帧形式。他认为,作为一部视觉文化读本,在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古人今人观看大运河眼光的交汇和凝聚”。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庆柏认为,这本《图谱》完整地将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这三大运河体系展现了出来,同时利用古代图像,充分展示了运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尤其是书中补充选取的部分明清画家精心绘制的画作,如《运河揽胜图》和《康熙南巡图》,为《图谱》增加了蓬勃的生活气息。此外,图谱还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场景,“比如苏州的东南边跟昆山之间有一个非常辽阔的水域,当时叫黄天荡,但现在已找不到了。”江庆柏说。

“图谱是文明记忆的活态基因库,相较于文字记载,古代舆图、绘画等图像资料,具有空间可视化和细节真实性的双重优势。”江苏凤凰出版社社长吴葆勤举例说,《图谱》中首次高清印制的康熙年间的运河全图,不仅标注了运河沿线的闸坝城镇,还用平面结合的画法,还原了青口水利枢纽的工程细节,让人能够直观理解古人如何通过束水攻沙治理黄河、淮河与运河交汇处淤积的问题。这种技术智慧仅靠文字描述难以精准传递,“《图谱》承载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古人观察世界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这正是文明传承的核心”。

中国大运河,是人类文明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使用时间最久的一条运河。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起始,大运河穿越2500多年、绵延近3200公里,地跨中国南北八个省级行政区,汇通五大水系,从地理上将中国进一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大一统的重要支撑。而江苏是中国大运河的起源地,同时也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的省份。谢润盛在发布会上说,接下来,要充分利用《图谱》中所承载的图文信息,指导推进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历史街区修复等工作。持续探索大运河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将图谱内容有机融入博物馆陈展、研学线路、文创开发等各类文旅空间,打造更多精品力作,讲好发生在江苏大地上的运河故事;深度利用《图谱》记载的名胜古迹、漕运故事、特色物产等资源,发掘文商体旅融合发展新亮点,更好地把大运河江苏段打造成享誉中外的缤纷旅游带。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标签:
责编:钱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