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铃声铃铃爱永恒”——1943年彭雄赴延安前给孩子购买的银手镯
2025-10-09 18:18  来源:新四军纪念馆    
1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讲好抗战故事、缅怀英雄先烈,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新华日报社联合开展了“抗战文物里的英烈故事”主题推介活动。我们精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一起倾听历史跫音,传承英烈精神。

在新四军纪念馆的展厅里,一幅幅泛黄的档案资料整齐排列,一张旧报纸定格着当年的烽火岁月。而在这些珍贵文物中,一件实物展品显得尤为独特,它静静地陈列在透明玻璃展柜中。这是一对已经氧化的银手镯,已经失去当年的光泽,表面黑色的包浆诉说着它背后感人的故事。

驻足凝视这一对褪色发黑的银手镯,仿佛能跨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八十多年过去了,历经战火与硝烟的手镯保存完好,镌刻着一位年轻将领未完成的父爱,见证着抗战岁月中最动人的铁血柔情。

时间拉回到1943年。当年春,彭雄作为队长率队带领11名团以上干部,搭乘木帆船取海路北上山东抗日根据地,再转道赴延安学习,新婚妻子吴为真随同前往。行至小沙东海面时忽然同日军巡逻艇遭遇,彭雄指挥干部和工作人员英勇抗击,三次击退敌艇。在激战中,彭雄腿部、胸部多处中弹,身负重伤,壮烈牺牲,年仅28岁。已怀有两个月身孕的吴为真幸免于难。彭雄牺牲后,吴为真为英烈诞下遗腹子彭小雄。

彭雄原名彭文灿,1915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彭雄参加革命后,经历了土地革命、两万五千里长征和抗日战争。他戎马生涯15年,驰骋半个中国,参加的重要战斗有平型关、广阳、五城诸役,因作战勇猛,人称“彭猛子”。又因在1940年秋苏鲁豫边区平原的一场恶战中,彭雄身骑白马,带领部队突出重围,被根据地军民亲切的称为“白马将军”。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值此重要时间节点,彭雄烈士的后人何志坚、彭小雄把21件见证彭雄、吴为真夫妇赤胆忠魂的文物捐赠到新四军纪念馆。

其中最令人为之动容的是公文包里收藏的一副银手镯,这是彭雄赴延安前,为未出世的孩子彭小雄购置的。银镯小巧可爱,缀着两个铃铛,轻晃时仍能发出清脆声响,仿佛穿越时空的摇篮曲。这是共产党人用铁血柔情编织的生命礼赞——它既封存着烽火中孕育新生命的喜悦,更镌刻着用信仰与担当浇筑的父爱密码。

这副银手镯已褪色发黑,但触摸它时,仿佛仍能感受到彭雄留下的温度。吴为真说:“为永远的纪念彭雄而唤他的孩子为小雄。彭雄留下的这对手镯陪伴了孩子一生。”当年那个未曾谋面的孩子彭小雄,如今也已步入暮年。他说:“这对手镯,是父亲写给我的“摇篮曲”。

如今,这对手镯静静地躺在新四军纪念馆里,享受着珍贵的和平,向世人讲述着当年的岁月。在珍贵文物与感人故事的引领下,共同回顾那段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感悟伟大抗战精神的不朽力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时间的长河中,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故事也从未有尽头。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铭记英雄的牺牲,更是为了读懂那些被战火淬炼的人性光辉。彭雄的故事,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英雄,既有冲锋陷阵的豪迈,也有对生命最深的眷恋。历史从未远去,精神永续传承。

遥远的铃声从历史深处走来,也必将传承到每个人的心底,接续、书写着新的篇章。(袁志颖)

标签:
责编: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