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穿越时空的口琴声
2025-10-13 10:59  来源:靖江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1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讲好抗战故事、缅怀英雄先烈,江苏省文物局、江苏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新华日报社联合开展了“抗战文物里的英烈故事”主题推介活动。我们精选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一起倾听历史跫音,传承英烈精神。 

一支口琴,跨越时代,穿越风雨。

它,变形、褪色、生锈,满身岁月痕迹中,唯有“国光”二字清晰可见,熠熠生辉。

上世纪二十年代,台湾民众在日本殖民者的铁蹄下忍辱求生。青年潘金声目睹同胞饱受欺凌,愤而来到上海。当时,口琴在学生中非常流行,但我国尚无口琴制造业,日本的“蝴蝶”口琴几乎占领了整个中国市场。痛心于洋货对民族工商业的冲击,潘金声决心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口琴,实业救国!

筹资建厂、出国考察、自绘图纸,带领技工研制,几经曲折后,1934年,中国第一批国产口琴问世,“为国增光”。从此,“国光”牌于华夏大地上,奏出了中华民族“立新创新,生生不息”的浩荡声响。

民族工业短暂繁荣后沉寂,最危急的时刻,最风雨的进程,口琴仍在。

东北,冬天。日本关东军密令,“不惜一切代价,消灭杨靖宇!”白雪皑皑,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和敌人艰难周旋。封山,封路,他已无路可退。

山中的一处窝棚,抬头见月,呵气成霜。杨靖宇胸前的衣兜里,静静躺着一把“国光”口琴。他已无力吹奏,便轻轻闭了眼,在心里默默哼唱起教战士们吹奏的歌曲:

“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亲爱的同志们团结起,从敌人精锐的枪刀下,夺回来失去的我国土,解放亡国奴的牛马生活……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1940年,正月十六,战斗到最后一刻的杨靖宇,重重倒在了雪地上。日本侵略者不明白,这个胃里满是草根、树皮和棉絮的人,怀里怎么会揣着一把口琴。他们当然不明白,这支跟随杨靖宇多年的“国光”口琴,寄托着怎样巍峨的民族之魂,吹奏着怎样滚烫的民族交响。

琴声激昂,穿越抗美援朝战场燃起的硝烟,穿越东方红一号卫星传来的乐曲……穿越改革、穿越时代,国光来到了又一个关口,这个老牌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日渐式微。

张龙贵是靖江奇美乐器的掌门人。他说:“国光不只是一把口琴,更是民族精神、民族品牌的血脉传承。”奇美向摇摇欲坠的国光伸出了合作之手。他们发扬研制第一支国产口琴的闯劲,延续东北抗联“用智慧突围”的韧劲,从技改、投资、研发上发力,让国光不仅重回市场,更走出国门,“圈粉”全球。2024年2月,当“中华老字号”的金字牌匾高高挂起,凝视着国光口琴展览馆中那支满是弹痕的抗战口琴,张龙贵仿佛看到,潘金声在堆积如山的图纸前眉头紧锁,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里吹奏着战歌……当年实业救国的铮铮铁骨,抗日救亡的碧血丹心,都在这片琴簧里铮鸣。

诞生之初为国增光,小小口琴蕴含创新活力;成长之时为国而唱,小小口琴满是爱国激荡;崛起之日为国远航,小小口琴谱写当代华章。这只口琴,从神州陆沉、九原板荡而来,向中华崛起、民族复兴而去,必将奔涌出澎湃不息的精神力量!(高  凯)

 

标签:
责编: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