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枫刀,明晃晃,千锤百炼是好钢,一马扑到两阵前,势如破竹谁敢挡”,补童谣歌词这首童谣唱的是一把军刀的故事。这把刀曾让日寇闻风丧胆,刀身上刻着“雪枫”二字,正是它的设计者——彭雪枫将军的名字。但您可能不知道,这位叱咤黄淮的“飞将军”,贴身口袋里却经常揣着几封皱巴巴的家书。
1941年4月,新四军四师遭到国民党骑八师的突袭,在白刃战中,敌人骑兵占尽优势,新四军伤亡很大。彭雪枫心痛不已,决心组建新四军的第一个骑兵团。他亲自担当教员,又召集铁匠,在油灯下画出弧形刀身:“咱们的刀要刀身颀长,刀背轻薄,刀刃要能砍断三枚铜钱!”20天后,“雪枫刀”寒光出鞘,待试锋芒。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党和人民锻造刀锋的彭雪枫,当时已经34岁,却从未考虑自己的婚事。同年9月,终于在组织的见证下,他和林颖结为革命伴侣。可婚后第三天,他就奔赴战场。“分别才三天,却像是三月了,若让外人知道,真是好笑……”从那以后,他们只能通过这一封封书信互诉衷肠。
1942 年,在洪泽湖旁的沙山集,彭雪枫率领的新四军骑兵团,打响了一场遭遇战。他们碰上的是 300多人的日伪军抢粮部队。战斗在清晨打响,沙山集的平原上有薄雾,视线不太好,彭雪枫巧妙利用这一点,发挥骑兵团突袭和速度的优势。他们借着地形悄悄靠近日伪军。等日出的时候,骑兵团猛地从两边发起强攻,战士们拿着雪枫刀,一下子就冲进了敌阵。半小时后,大部分日伪军就被骑兵团击中落马,其中大部分是被“雪枫刀”砍翻,还有80多个日伪军慑于“雪枫刀”的威力,不战而降。
“两个胜利,恰恰都在我们的蜜月之内,是我们结婚后的第一次胜利,是我俩结婚最优美的纪念!”这位威震敌胆的将军,握笔写下温词,向妻子分享胜利的喜悦。
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率部前往八里庄指挥战斗。6个月身孕的妻子步行十几里山路为他送行,两人灿烂的笑容被记者拍下,他让妻子等他凯旋。而妻子读着90封家书盼着丈夫归来,可等来的却是他牺牲的噩耗,那张出征前的合影竟成为一家三口唯一的全家福。刀光书韵,铁血柔情。家书承载了将军对爱人的无限深情,而屹立于宿迁市雪枫公园里象征着雪枫刀的标志性建筑也诠释着将军对国家的烽火赤诚。那些泛黄的家书上,既有“今夜又要突袭"的铁血担当,也有“无时无刻不惦记着你......”的赤子柔情。如今我们在南海巡航的战舰中、在脱坚攻贫的背影里,不正延续着这种既敢亮剑破敌、又怀柔情万缕的精神吗?
你看!大别山下的希望小学里,退役的雪枫刀化身教鞭;长三角的科研院所中,将军的精神正激励者后人攻克难关。这把跨越时空的精神利刃,永远闪耀着忠诚与热爱的光芒。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雪枫刀”的传承者,既要锻造攻坚克难的钢铁意志,更要守护心中最柔软的家国情怀!(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