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水韵江苏・美好生活|隋炀帝墓研学课程受热捧,千年文物点亮文化新体验
2025-09-08 16:59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刚拓好的‘隋’字要轻轻抚平,这样才能把历史的痕迹完整留在手册里。”9 月 4 日下午,在扬州隋炀帝墓遗址公园的研学课堂上,初二学生王梓萱小心翼翼地将拓片贴进研学手册,完成了当天的 “历史打卡”。随着讲解员对展柜中鎏金铜铺首、萧后凤冠残片的细致讲解,她忍不住感叹:“原来隋炀帝不只是课本里的形象,还藏着懂文学、善工程的另一面。”当日,“水韵江苏·美好生活”传播者计划采风团一行来到隋炀帝墓遗址公园,探究这座文化地标如何让千年隋代历史 “活” 起来,吸引数千学生前来研学打卡。

自去年 2 月正式开放以来,运营仅一年有余的隋炀帝墓遗址公园,凭借 “文物 + 教育 + 旅游” 的创新模式,迅速成为扬州乃至江苏的文化研学新地标。作为集遗址保护、展览展示与社会教育于一体的文化单位,公园与扬州城市旅游推广中心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萧后凤冠、墓志碑、鎏金铜铺首、12 生肖俑等珍贵出土文物为核心,打造了一系列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深度研学课程,让千年文物走出展柜,成为学生触摸历史的 “活教材”。

“研学不是‘到此一游’,而是要让学生真正‘研有所得、学有所获’。” 隋炀帝墓遗址博物馆副主任余国江介绍,公园针对 8-16 岁中小学生,精心设计了四款精品研学课程与路线:“碑上碑下” 课程中,学生可亲手体验拓印技艺,在刷墨、压纸、锤印间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门里门外” 课程聚焦非遗铜工艺,通过文物复刻素材让学生了解古代金属铸造的智慧;“解读巳巳如意” 课程结合《山海经》开展手工创作,将神话传说与文物文化相融合;“即兴小诗人” 课程则带领学生走进隋炀帝的文学世界,通过诗词赏析与创作,挖掘其鲜为人知的文学成就。​

这些课程均以文物特色为牵引,通过 1:1 原样复刻文物,将展柜中的静态展品转化为可互动、可操作的研学素材。学生在实地参观遗址、聆听文物故事的同时,还能通过手工制作、研讨交流等环节,沉浸式穿梭于隋代历史与文化之中,用指尖触摸历史的温度,聆听千年之前的文明回响。据统计,公园已累计接待 5 个千人研学团,约 6000 名中小学生在此开启 “沉浸式历史学习” 之旅。​

谈及未来规划,余国江透露,公园将进一步拓展研学边界,把扬州全城的 “运河知识点” 串珠成链 —— 以隋炀帝墓为起点,串联文峰寺、瓜洲古渡、运河三湾等文化地标,打造 “跟着炀帝游运河” 主题研学走廊;同时,还将开发 “隋炀帝 IP” 系列文创产品,让萧后凤冠、12 生肖俑等文物元素融入手账胶带、摆件等日常用品,方便游客 “把历史文化带回家”。​

从文物展览到研学体验,从单点打卡到全域联动,隋炀帝墓遗址公园正以创新思路激活历史资源,为 “水韵江苏” 的文化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让更多人在行走中读懂历史,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 张静​


标签:
责编: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