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融融,水波荡漾,江苏兴化千垛景区的近千亩菊花沿河盛放,宛如金色海洋,与纵横的河网、星罗棋布的垛田共同构成一幅独特的水乡生态画卷。10月15日,“水韵江苏·美好生活”传播者计划采风团走进这片被誉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土地,探寻其从单一观光到全季体验、从传统农业到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之路。

活态农耕为基,筑牢文旅融合深厚底蕴
千垛景区以其独特的垛田地貌闻名于世。这里至今延续着古老的农耕方式:百姓行船至水中垛田,用传统农具悉心耕作,形成“人与水田共生”的活态文化场景。“这种原生态的农业肌理,本身就是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展示,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厚土壤。”千垛景区运营部部长郯天杰介绍。正是这份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保护,赋予了千垛旅游独特的灵魂和根基。

打破季节局限,打造四季文旅IP
“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曾经的千垛,以春季波澜壮阔的油菜花海闻名。为突破“一季热”的瓶颈,景区联动兴化文旅资源,精心打造“四季花景”主题产品体系:春季千垛菜花节金黄璀璨,夏季李中水上森林“万亩荷塘”清雅消暑,秋季“品蟹赏菊”融合自然与美食,冬季李中湿地芦花营造静谧冬韵,成功实现了从“一季热”到“四季火”的转变。

沉浸式体验升级,赋能旅游新业态
今年秋季,景区重点强化“秋游千垛”特色,推出“观景+品蟹+茶饮”组合套餐,游客可凭票兑换兴化大闸蟹,享受一站式体验。国庆期间推出的国内首个“蟹文化”与“水浒文化”深度融合的沉浸式宋韵市集——“蟹逅水浒·宋韵瓦市”,成为转型亮点。市集内,“好汉迎宾”“扈三娘比武招亲”“林冲练兵”等互动演出引得游客喝彩不断,历史故事在趣味互动中变得鲜活可感。夜间旅游同样是千垛拓展体验边界的重要举措。升级后的“壹念·千垛”实景演出,新增《板桥竹·水墨情》《施公梦·水浒魂》等剧目,以光影科技再现历史场景,实现郑板桥、施耐庵与水浒人物的“跨时空对话”,显著提升了过夜游客比例,带动了消费延伸。

富民效应显著,乡村振兴活力足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直接惠及当地百姓。毗邻景区的千垛镇东旺村,已集聚约100家农家乐和40多家民宿。柯蓝民宿负责人蒋忠维感慨:“过去就忙‘一季菜花’,现在一年四季都有生意忙,最旺时13间房一床难求。”农文旅的深度融合,为当地创造了持续的收入来源,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从依赖“一朵菜花”到构建“春看菜花、夏赏荷塘、秋品蟹菊、冬观芦杉”的四季旅游新格局,千垛景区以农业为本、文化为魂、旅游为体,成功走出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农文旅融合创新之路,为类似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富有启示的“千垛样本”。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