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612174802.jpg
水韵江苏·美好生活|生态“颜值”变产值 泰州小杨村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2025-10-18 09:56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静  
1

金秋十月,里下河水乡小杨村在纵横河网的环绕中,展现出青瓦白墙与黄绿田野交织的秋日画卷。10月15日,“水韵江苏・美好生活”传播者计划采风团走进位于溱湖岸边的这个村庄,探访其以“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过去的小杨村以种粮养蟹闻名,如今游客可以在这里住民宿、学农事、体验非遗,四季皆有特色玩法。”溱湖绿洲田园度假区副总经理孙小丽介绍。十月正值品蟹、采菇的旺季,小杨村迎来了一波波游客,展现出蓬勃的旅游活力。

小杨村的底气,源于其独特的生态与文化资源。作为国家5A级溱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村落,这里依托溱湖湿地生态本底,摒弃单一农业模式,以特色农业为基础、乡村旅游为核心,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民俗文化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我们通过一产农业、二产加工、三产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兴旺、乡村美丽、村民富裕。”孙小丽表示,文旅产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撑。小杨村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国家级非遗“溱潼会船”的鼓声犹在河面回响,传承数百年的民俗风情展现水乡精神;民俗文化馆内陈列着800件老物件,从蓑衣、渔网到传统农具,无声讲述里下河地区的农耕渔猎历史。

在推动“农旅结合”方面,小杨村着力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亮点。其中,研学产品成为吸引亲子家庭和学生群体的特色品牌。在“菇菇部落”智能菌菇舱,学生可观察数十种菌菇的生长,亲手参与菌包制作,体验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溱湖簖蟹”生态探究课程则让学生了解传统捕蟹工具“簖”的智慧,参与簖蟹捕捞,感受现代养殖技术;而在溱湖湿地,乘船考察、水质检测等实践项目,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态保护。

文旅产业的发展切实带动了村民增收。通过“土地保底租金+分红”“房屋保底租金+分红”等村企合作模式,村集体年收入增加150万元。目前,全村有115名村民实现固定就业,500余人参与簖蟹养殖、加工与销售,簖蟹及深加工产品年产值达3亿元。文旅项目年营收达3000万元,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

“过去村民依赖种养业,收入不稳定。如今在家门口就业,通过民宿经营、特产销售拓宽收入渠道,生活越来越红火。”孙小丽说。如今的小杨村已形成丰富的文旅产品体系:由闲置农房改造的“小杨人家”民宿群,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水乡生活;民俗文化馆与樱花节、簖蟹开市节等四季活动,持续吸引客流;簖蟹产业更衍生出挑蟹师、扎蟹师等新职业,形成从捕捞到品鉴的完整体验链。

以文旅为桥,以研学为媒,小杨村正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财富,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在“农文旅”融合的道路上,绘就出一幅水乡振兴的生动图景。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记者 张静

标签:
责编:龚淑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