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色调之二踏青 五彩缤纷,踏春寻芳
2020-04-06 11:46: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北宋程颢《郊行即事》

远山春意浓,原野花卉香。这是二十四节气里清明的一派春景。程颢在长满花卉的原野尽情游赏,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落花,举杯劝酒让朋友不妨肆意游玩,不要乐而忘返就行。

何止程颢,在古人眼中,这旖旎春色的清明节,岂能辜负?踏青、放风筝等游赏春日的方式也成了清明时节独特的一道风景。

明清两朝,每到阳春三月,金陵城里家家扶老携幼,出城郊游。《正德江宁县志》就有这样的记载:“携酒游山,城南雨花台最盛,谓之踏青,每日游人晚归如蚁。”

而在郊外的游玩中,放风筝是南京人喜欢的方式——这在南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人们看来,在风筝上往往写上自己的名字,把它放上天空,故意把线扯断,让风筝飞走,可以把一年中的所有不顺心统统带走,达到祛病消灾的目的。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写到了这样的场景。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窗外的竹梢上,当紫鹃想把风筝拾起来时,探春阻止说:“这会子拾人走了的,也不嫌忌讳?”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最后众人把黛玉放起来的风筝剪断了线,风筝飞远了,“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

有资料记载每年清明时节,南京的风筝高手都会齐聚在雨花台放风筝。1928年清明节,南京就在雨花台举办了风筝比赛,有近百只风筝参加,造型各异的风筝满天飞舞。

清明节荡秋千同样也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满街杨柳绿烟丝,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洞,女郎撩乱送秋千。”唐代诗人韦庄的诗作,恰恰描写了当地女子流行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至今这种方式都受到南京市民的欢迎,作为清明习俗延续了下来。

刘啸编著的《老南京记忆》里还提到南京人还非常喜欢在清明节放河灯。河灯大多是荷花的样式,取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南京市民大多选择在秦淮河的白鹭洲公园、东水关或中华门城堡等地方码头放河灯,以追思故人。

标签:风筝;雨花台;清明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