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第44个国际博物馆日、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南京博物院开幕。今年5月18日的博物馆日活动仍旧丰富,市民可选择线上或线下两种方式参与多项精彩活动。
国际博协主席给中国博物馆防疫行动点赞
开幕式上,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苏埃·阿克索伊发来开幕贺辞,由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代为朗读。
她在其中解释了今年的主题“平等的博物馆:多元与包容”的由来:“新冠肺炎危机让我们了解到在很多领域中资源配备的严重不平等,包括接触文化和获取信息的途径。我们怀着崇敬之情,看到博物馆通过行动来支持科学界从而弥补这些不公平,无论观众身处何地,博物馆始终通过教育活动以及寻找新的途径与公众进行沟通。”
她还点赞了中国博物馆从业人士在疫情期间的行动,称这些行动“堪称典范”。“包括采取措施保护观众和工作人员,以及自1月24日博物馆关闭后,支持和推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博物馆线上展览和其他活动,以尽可能地减少闭馆造成的影响”。
写满签名的防护服等一批抗疫见证物被收藏
收集、保存当代见证物是博物馆藏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博物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开幕式上,江苏省人民医院和新华社就向南京博物院捐赠了一批反映聚力助援抗疫的物证资料。
江苏省人民医院向南京博物院捐赠了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队旗、写满队员签名的防护服等一批抗疫代表性见证物。据介绍,这面队旗意义非凡,每晚8点,援鄂队员们都是在这面队旗下开当日总结会。
在此次抗疫阻击战中,全国各新闻单位也抽调一批骨干记者奔赴一线开展实地报道,他们深入重症病房等抗疫一线,用笔和镜头记录了战“疫”中一幕幕历史画面。新华社江苏分社向南京博物院捐赠了照相机、AI智能录音笔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见证物。
教科书级的大展携吴王夫差剑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开幕
今年不仅开幕式所有活动进行了线上直播,国家文物局与新华社联手组织全国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国云展”平台,也上线了一批优质大展,南博策划推出的“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大展便在之列。
这场展览为何必看?首推它的展品之珍贵。这次,南博联合河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等8家单位联合推出此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交流融合等方面全面展示春秋到秦汉的历史面貌,展现华夏民族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和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呼应“多元与包容”的主题之外,展出的300件(组)文物中多件为教科书级。如秦兵马俑、吴王夫差剑、“王子午”鼎、人首蛇身玉饰、错银铜双翼神兽等。
“博物馆奇妙夜”——人数控制在往年30%
对于备受关注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主任郑晶告诉记者,在严格控制活动规模、完善应急预案的情况下,南京博物院昨第五年上演“南博奇妙夜”,把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通过现代舞演绎、社教活动、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更鲜活地奉献给公众。昨天观众入场人数控制在往年的30%,约1500名观众走进南博观看现场。其他观众均通过各大平台的直播观看,直播从18:30开始,21:00结束。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孔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