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纪念馆恢复面向公众开放首展“往事如昨”
2021-04-01 08:18: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历经3年闭馆修缮,迎着灿烂春光,位于南京汉口西路上的傅抱石纪念馆3月起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作为开馆大展,“往事如昨——傅抱石先生故居史料展”于3月16日起与广大观众见面,展览用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场景,向大家讲述这位艺术大师的人生之路。

以“印”串联,方寸之中显传奇

汉口西路的路边,爬上一座不高的小山头,转过几丛树木掩映,便是清幽的傅抱石故居。这座米黄色两层小楼,就是傅抱石去世前全家居住之所。1985年,值傅抱石先生逝世20周年之际,这里被辟为傅抱石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如今,经3年的闭馆修缮,傅抱石纪念馆“重磅升级”,以故居为展览核心场域,围绕馆藏傅抱石作品、未完成的画稿、生前画具、作画材料、藏书以及影像资料、文献资料等,试图让观众走近一位“活”着的傅抱石。

穿梭于傅抱石先生当年的会客厅、画室、卧室……听着地板嘎吱嘎吱的轻声回响,眼前的一桌一椅,似乎都在诉说着傅先生在这里生活与创作的点点滴滴。

“尽管故居的空间不算大,但这里是一个很有故事和温度的展陈空间。”傅抱石纪念馆馆长黄戈介绍,“我们在这栋故居里设置了8个小空间,每一个主题,都来自于傅抱石先生自己刻的一方印章,分别讲述他某一时期的人生经历和典型事件。把这8个房间串联起来,就仿佛走完了他的艺术人生。”

抱石斋、勇猛精进、终身不拟作忙人、踪迹大化、待细把江山图画、南石斋、往往醉后、长留天地,在这栋小楼里的8个房间里穿梭,目睹傅抱石先生的那些重要历史时刻——从江西贫寒之家走出,东渡日本留学,历经重庆金刚坡时期后,在江苏走向艺术高峰……在这里,傅抱石生前的桌椅、毛笔、图书等实物,以及大量历史照片、史料图片,连同傅抱石本人以及亲朋好友、师生故人对于这栋故居的深刻记忆,都历历在目。

黄戈告诉记者,每一间展厅的展陈,都是有呼应和故事的。比如楼下第一间展厅为“抱石斋”,体现的是傅抱石青少年时期在篆刻绘画方面的成就;而楼上的画室,则以“南石斋”为题,这来自于郭沫若的题字:“我国画界南北有二石,北石即齐白石、南石即抱石。”这种内在呼应也体现了这次展览的展陈思路“于方寸之中显传奇”。

展厅里,一张傅家人的集体照,立体地呈现在白色墙面上。傅抱石的两个儿子傅小石、傅二石都以“石”为名,四个女儿傅益珊、傅益璇、傅益瑶和傅益玉名字都和“玉”有关,寄托了傅家对孩子们的美好愿望。

生活现场,还原有温度的历史细节

“抱石斋”里,傅抱石先生的早年生活印记一一再现:这位出生于江西南昌的贫家子弟,自幼就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天赋,因为仰慕屈原“抱石怀沙”之意,又有憧憬石涛、石溪、吴昌石之情,于是自号“抱石斋”主人。

在这间展厅里,徐悲鸿为傅抱石在日本个展的题词、傅抱石致郭沫若的书信、日本美术史家金原省吾和傅抱石的书信往来……这些史料图片,都见证了艺术之路上给予傅抱石真诚帮忙的热心人,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现出傅抱石的“天资卓绝”。

“抱石斋”旁边就是傅家的“会客厅”。解放后,傅抱石先后在南京任大学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当时,傅家有一种特别的“聚谈之风”,常常高朋满座,直至深夜仍灯火通明。只是,这间会客厅里的谈话内容大多是艺术、哲学与人生,从来不问世间的家长里短。

傅抱石生活简朴,画室内也是朴实无华。走进二楼的画室,一张大大的画案,就是他每天的创作之处。墨盘内的墨迹早已积累了尘垢,但依稀可辨傅抱石探笔调墨的印记。画案对面,挂着傅抱石未完成的大幅山水画《西陵峡》,画面苍茫磅礴,这也是他生前最后一张作品。

关于傅抱石先生喝酒的故事,也是艺坛上的一段佳话。傅抱石先生不少精品之作都盖了“往往醉后”这方印。而画室门口的一间小屋内,以“往往醉后”为主题,布置了一个历史小场景。一把傅抱石坐过的椅子,一方小茶几,一个烟缸、一瓶酒、一个酒杯,在幽暗的灯光下特别引人注目。仿佛傅抱石先生刚刚才起身离座,而烟缸上香烟袅袅,酒杯上还依稀留有他的温度。

1965年,傅抱石与钱松喦、宋文治等人去上海机场接受一项创作任务。9月28日,他准备回南京休息后,回上海继续创作,但第二天便因过度劳累引发脑溢血,在这栋小楼里溘然长逝,享年61岁,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美术界的巨大损失。

紧随时代,“我用我法”终成艺术巨匠

很多人知道傅抱石是位画家,实际上,傅抱石同时酷爱研究美术史、画史。他曾说,“我的画笔之大,往往保存着浓厚的史味。”展览中,一批当时傅抱石收藏阅读的史书,静静地卧在橱窗之中,向大家呈现这位艺术大师的思想旨趣。

傅抱石始终把艺术创作与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抗战期间,他发表《从中国美术的精神上来看抗战必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等,被称作是“学术抗战”。

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傅抱石任院长。9月,他率江苏国画工作团旅行写生,创作了一批佳作,奠定了“新金陵画派”这个响亮的名号。展览现场,我们可以从他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等文章中,看见他艺术创作背后的深刻思想维度。

上世纪50年代后,傅抱石爱用“待细把江山图画”这句诗来题画。1959年,他接受了创作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任务,这幅宽9米的大画,由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完成。一轮红日照耀之下,画面上同时出现我国不同地貌和不同气候,以此表现祖国广阔河山。正是这幅画,让傅抱石的声名达到巅峰,家喻户晓。展览现场,通过傅抱石的两张不同的“草稿”,观众可以感知他“细把江山图画”的苦心探索。

出了故居,在隔壁的展览空间,观众还可以参观“我用我法”“换了人间”另外两部分展览,欣赏到《四季山水》《乾坤赤》等馆藏傅抱石精品。展厅里,视频在播放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纪念馆原馆长徐善的现场“教学”,观众可以近距离一窥傅抱石的创作手法。

黄戈馆长说,徜徉于这个“有历史的大花园”,希望这个“有温情、有温度”的展览,能够拉近参观者与艺术大师的距离,感受到傅抱石艺术的无穷魅力与他人生的波澜壮阔。

标签:傅抱石;故居;创作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