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创新,舞台上“建”南京长江大桥
2021-04-15 09:03: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洁  
1
听新闻

“南京长江大桥,那是我的父亲母亲相知相爱、并肩战斗的地方,也是我出生的地方……”旁白声中, 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重大主题文艺作品——杂技剧《桥·家》大幕拉开。透过个体故事,将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过程以及60年前新中国第一代桥梁建设者如火如荼的革命热情呈现于舞台之上。

《桥·家》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文联主办,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南京市演艺集团承办,南京市杂技团创排,是全国首例现实主义重大题材杂技剧。

“巍巍钟山迎朝阳,万里长江添新装。”1968年9月30日,当第一列火车拉着7节车厢从江岸南边开往浦口时,南京城万人空巷,5万多人挤上南京长江大桥,桥下的路上、甚至树上都是人……对很多老一辈的南京人来说,这个场景是刻在心里一辈子的记忆。众所周知,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把耗时8年的建造历程浓缩成90分钟的舞台表演?又怎么样把南京长江大桥“搬”上杂技舞台?

《桥·家》的主创在浩瀚的史料中,选取了7个不同层面的故事,做成七幕戏。有如火如荼的建设,有前苏联专家突然撤走,有遭遇洪水全体大桥人抢险……大桥建造的难和苦,大桥人的忙碌与自豪,都在其中。

如果说旁白的使用,丰满了杂技的故事感,那么声光电的配合以及融合了舞蹈、戏剧、电影等艺术手段的呈现,则让杂技在“险”之外增加了“美”。

如何在舞台上表现潜水作业呢?只见大屏转换成蓝色,一位杂技演员身穿潜水服从“天”而降,靠着出色的身体控制能力,无实物表现出了在水底的失控、窒息和坚持,在“水”里上上下下的过程,让观众有好似看IMAX大片的沉浸感。

《桥·家》不仅把高空攀爬、头顶技巧、单杠炫技等传统杂技与桥梁工地的种种作业场景巧妙糅合,完美再现了当年桥梁工地的恢弘气势,还为传统的杂技技术赋予了戏剧和文学的内容。既有对历史的写意,也有对大桥建设者的群像塑造,舞台上呈现出激情与想象力交织而成的诗意激荡。

“在剧目创排中,我们将激情浪漫贯注到以冷静平衡为特点的杂技表演中,营造雄壮的恢弘场面和逼真的视觉冲击力,也表现生命的灿烂与信仰的真诚。”总导演李春燕透露,几年前,南京市杂技团创新杂技剧《渡江侦察记》时,就有人问她:“你们是不是找了舞蹈演员来跳舞,话剧演员来演戏,然后杂技演员表演动作?”事实并非如此。过去大家看杂技仅限于看绝活儿、看高难度动作,然后鼓掌喝彩。现在随着审美的提升,观众的“胃口”已远不止于此,除了技术外,还要有剧情、人物关系,“近几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杂技剧的探索,现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的院团也在做这类尝试,这是大趋势。”为了适应从单一的杂技到综合性杂技剧的“升级”,南京市杂技团的演员们除了勤练杂技动作外,还要学习表演、舞蹈,提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看很多历史资料。

此次创排《桥·家》是南京市杂技团继《渡江侦察记》后,推出的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杂技剧,是江苏杂技人献礼建党百年的又一部红色题材舞台艺术精品。南京市杂技团团长池文杰表示,作为新中国“自力更生的典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南京长江大桥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人们永远铭记传承。据悉,4月13日在南京的演出,同时也是南京百场红色艺术课堂主题演出之一,“每一幕的画面都非常真实,让人想起那句‘巍巍钟山迎朝阳,万里长江添新装’的著名诗句。”现场观众赞叹,杂技的“惊、难、奇、险”等特点,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精神高度契合。

当晚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杂技表演艺术家来到现场观摩。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高度评价,称该剧是中国杂技界的又一次创新和突破。

标签:南京长江大桥;杂技剧;杂技
责编:徐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