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公共文化服务看江苏”融媒体采风行⑲丨南京秦淮:深化“文化+”重塑百姓生活新图景
2021-12-07 17: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文旅公共服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和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的培育。 “十四五”期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面向全省开展打造“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培育“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工作,并于日前公布了首批入选名单。12月4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和“新江苏”客户端承办的2021“公共文化服务看江苏”融媒体采风行来到南京秦淮区门东游客中心,让我们一起走近江苏“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优秀群众文化团队”代表,感受其带来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记者梅源 通讯员刘小满)近年来,南京市秦淮区不断扩大文化服务供给,着力解决全区文化资源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质增效。

以秦淮区文化馆和图书馆作为文化主阵营,以12个街道文化站、104个社区文化中心、8个24小时阅读空间、12个街道少儿图书室、100个“转角遇见”文化休闲驿站,以及正在规划建设中的14处“梧桐语”小型城市客厅作为文化分阵营,秦淮区已实现文化馆和图书馆街道分馆全覆盖,构建起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托各类公共文化场馆,每年开展不少于1500场文化惠民活动。

文旅融合彰显城市风采 古城展现新韵

作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秦淮区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将文化场馆建设和景区景点结合,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和功能。今年以来,区图书馆、门东游客中心、文采书屋结合自身特点融入文化或旅游服务功能,为市民群众打造小而美、高品质的公共文旅空间,三家单位共同入选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在这里,“金陵图书馆”自助借阅区、“悦空间”公共阅读区、“转角遇见”文化休闲驿站、“我们的风采”板报墙、老城南沙盘模型展示、影音播放室等区域均对外免费开放。

在承担旅游咨询、游客服务功能之外,这里也向市民游客宣传展示着老城南历史文化和城市发展变革历程,常年开展读书分享、文化展示推介、文化公益讲解等活动,为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带来新的活力。

去年以来,秦淮区以区图书馆作为试点,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在探索文旅融合方面先行先试,加强与部门、国企平台、私营企业对接合作,在文旅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总结工作经验,摸索出一条适合景区图书馆创新发展的路径。今年7月份,图书馆试点创建工作顺利通过省文旅厅验收,并被推荐为全省文旅融合试点优秀案例。

丰富优质文化活动供给 全民参与共享

秦淮区深化“文化+”理念,将秦淮优秀传统文化与阅读推广、文明实践、旅游体验相融合,打造了秦淮“四季歌”、“游见秦淮”、“岁时秦淮”、“云端课堂”等线上线下品牌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活动进景区、进园区、进学校、进社区,全年图书馆和文化馆线下公共文化服务超过300万人次。


此外,创新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推出文艺演出、系列讲座、全民阅读等文化活动“菜单”,由市民群众“点单”,政府按需“配送”,提供更符合大众口味的“精神食粮”,调动市民群众参与积极性。

为了更好鼓励全员参与,全区共挖掘培育63支星级群众文艺团队,发挥文化馆总分馆机制作用,为基层团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广大市民群众成为秦淮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展示者、分享者。

传承秦淮传统特色文化 非遗唱响古今

秦淮特色文化资源丰富,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数量均位于全市前列。秦淮区以非遗为窗口,传承和弘扬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市民群众听见秦淮故事,了解秦淮历史文化,从而走进秦淮、亲近秦淮。近年来,秦淮区打造“秦淮区非遗特色校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儿童体验活动、传统曲艺展演、传统手工艺展示等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学校课堂,走到老百姓家门口,让人们可以现场体验非遗手工制作和传统戏曲文化,让非遗逐渐成为时尚,成为南京的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今年6月份,秦淮区在夫子庙景区核心地段建成开放了秦淮非遗馆,总面积7400平方米,为目前非遗馆为省内最大的非遗综合体验中心,总展陈项目135项,拥有国家级、省级、市区级合作传承人300人,集图文、实物、试听、手作和交流于一体,开馆以来受到广大市民欢迎,成为南京市新的特色文化地标。

标签:
责编:梅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