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13日讯 1月1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举办《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4)》暨2022年第一季度学术成果线上发布活动,发布了《202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与2022年发展预测》(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14)),以及《全国旅游服务质量调查报告2021》《2022年元旦假期旅游市场发展报告》《中国冰雪旅游消费大数据报告(2022)》。
中国电信集团文旅行业事业部行业总监刘飞在会上表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旅游市场呈现较好的恢复态势,然而下半年随着各地疫情反弹,恢复趋势放缓,国庆期间客流情况低于去年。游客出游距离呈现明显收缩,以2021年国庆节为例,城乡居民平均出游半径同比降幅达33.66%,本地游、周边游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市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冰雪旅游等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追捧。除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省份外,各省客流数据在逐步恢复。
面对2022,在看到疫情形势的不稳定、不确定之外,我们也要看到,一方面,国内疫情总体处于可控状态,另一方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改变,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推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支柱型产业地位没有改变。要善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了解和捕捉人民群众的旅游需求,开发和规划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旅游资源,通过5G、AR/VR等技术手段创新产品感知和呈现方式,适应疫情形势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和体验场景,设计和生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创新产品。
景域驴妈妈集团副总裁李秋妍表示,2021年旅游市场正在悄然发生一些的新变化:一是在疫情防控较好地区,著名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大幅回升,但绝大多数传统旅游景区“吃不饱”。二是省内游比例大幅提高,跨省游比例大幅减少。三是以本市居民为主要客源的大城市近郊型景区,游客接待量明显好于以外地游客为主要客源的旅游景区。四是酒店民宿方面,高端特色民宿酒店入住情况良好,但很多标准化酒店入住率走低。五是沉浸式体验、重社交体验的露营等新场景、新业态火爆。
2022年,作为旅游从业人员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应过于悲观,更不能听天由命。在主客共享的理念指引下,无论是做什么,坚持文旅融合、科技创新、变游客为顾客。
博物文化创始人、董事长张敏说,2020年2月,文旅绿码上线以来,已经服务了全国博物馆预约总人数达到2.23亿人次,注册的文博场馆包括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部分景区有8685家。文博场馆包括很多文旅场所其实也是实现精神富有非常重要的载体,特别是博物馆被称为是文化的中枢,我们希望广大的企业尤其是一些民营经济的带头龙头企业,可以把自己企业内部的展厅和文化设施比如内部的图书馆向公众向社会进行开放。
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调查所项目主管戴慧慧则表示,2021年,人民群众本地日常旅游和休闲需求提升显著。从中国旅游研究院假日市场数据监测来看,假日游客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呈收缩态势,广大居民休闲需求加速提升。
在过去两年里,本地游和近程游为代表的“近出行、浅需求、低消费”,已经成为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市场。”“本地人游本地”、“就地休闲”、郊区“微度假”已经成为当下旅游消费热点。同时,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这种趋势将更加明显。
专项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国庆假期,游览城市周边乡村游客占比达到28.9%,较上年提升了4.56个百分点。旅游市场下沉在推动乡村地区旅游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乡村居民消费升级。在2020年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和花费中,农村居民出游人数占比和花费占比均呈上扬态势,较上年分别增长了2.7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可支配收入增加,特别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超过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超过居民整体0.5个百分点,需持续关注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提升农村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伍策 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