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文都的新时代担当
2022-02-11 08:54: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长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其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深刻把握长江文化的丰富内涵,充分彰显其精神价值,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征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南京作为长江流域的文化中心城市,在地域文明体的演进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长江文化气质和长江文都格局。

南京作为一个跨越长江两岸的文化古都和现代都市,其文明体的历史发展进程与长江大动脉密不可分,有着内生共运的文化机理和人文走向。尤其是南京历史上作为十个朝代和政权的都城,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历史地位,更是将长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交融、与外来文化的广泛交流推向时代高度,同时亦使得南京文化的自身发展更具一种长江气质和澎湃格局。从南京地域文明体的文化生长、融合、勃兴和辐射四个维度上分析,南京文化因江而生、跨江而融、通江而兴、拥江而名,南京在长江文化发展中发挥了“文都”的中心汇聚、交往和传播功能。

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彰显其时代精神价值,南京应当发挥“长江文都”的重要担当,通过强化集体记忆、深化载体熔铸、活化媒体聚合、催化主体创造和濡化客体对话,将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文明共同进步的现实力量,以中国智慧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一、强化集体记忆

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资源,必须加以有效保护和积极传承,使凝结于其间的文化价值得以延续,以揭示人类生存与发展永恒主题的智慧之光照亮前行道路。虽然文化资源往往表现出地域性特征,并通过一定的文化符号呈现出来,成为地域文明体的价值指征;但文化所凝聚的智慧资源是流动的,是可以分享的,是可以引领人们进行新的实践创造的,必须通过强化集体记忆加以弘扬。因而,南京面向新时代之问的长江文化精神建构,应当从文化资源走向文化叙事,在回答“我有什么”的基础上回答“我是谁”,真正塑造一个有灵魂、有体温的文化母体。

南京的长江文化叙事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要驻留往事,全面梳理和挖掘长江文化历史遗存和散落的文化信息,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历史叙事的基础上,提炼其内在的文化精神,并以跨学科的地域学研究深化故事的社会维度,将历史的文明向度和价值尺度恒久驻留于人们的文化记忆中。二是要更新叙事,长江文化的生命力不仅仅是记忆过往,而更为重要的是活在当下,因而南京要将长江文化的价值内核通过文化再生不断加以新的呈现,在活化传统文化智慧资源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文化生命表达。三是要谋略大事,将长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鉴作为时代发展的主轴,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积极构建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对话之窗与互通之路,彰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和谐生态。

二、深化载体熔铸

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实践成果具有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重特征,长江文化在其长期演进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物化成果及其空间形态表达一直延续至今,成为长江文化保护的重要文物遗址类资源。同时,延绵于人的精神世界的非物质文化成果,则通过不同载体形式,存在于人的生活中间。南京作为“长江文都”的功能,不是强调其在长江文化物质形态遗存的简单集聚(事实上不可移动文物本身也无法在空间上集聚),而是突出非物质文化形态的载体建设,通过深化长江文化精神的载体熔铸,彰显长江文化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

南京长江文化的载体建设可以立足三个空间维度加以深化。一是城市空间的维度。城市是人们现代生活的文化空间,特定的建筑、道路、园林和公共艺术装置等设施空间,可以时刻唤起人们的叙事和情感记忆,也将融入其中的价值内涵润物无声地沁入人们的心田。因而,在做好长江文物遗址保护利用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功能区的定位和人们生活审美需要,不断拓展体现长江文化精神的有形城市空间,科学构建合理设施,成为长江文都建设的重要标识。二是符号空间的维度。文化的精神成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文化符号加以表达和呈现,南京应加大长江文化主题的各类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和文创产品开发,使长江文化智慧不断通过各种载体为人们所体验、理解、分享,同时也成为人们精神创造的优秀基因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元素,实现长江文化对人们精神需要的满足。三是情境空间的维度。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条件,也使散落的文化信息得以在虚拟技术平台上系统性、整体化地呈现,可以给人们带来十分震撼的文化体验。南京应当将数字技术有机融入到长江文化物态空间和非物态空间的建设之中,通过建构新型文化体验情境,创造性地实现长江文化历史积淀的现代转化和价值活化,让科技理性之光与文化智慧之光融汇成照耀人们时代生活的多彩阳光。

三、活化媒体聚合

数字化革命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借助媒体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在弘扬长江文化的新时代主体实践中,必须注重通过活化媒体聚合,将文化基因融入到人的数字化生存中来,实现文化的数字型转化和媒体传播再造。南京在发挥长江文都的功能上,所追求的不应当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文化地域中心,而应当拓展为文化媒合中心,进而实现长江文化数字资源聚生基础上的创新引领。

南京长江文化的媒体聚合可以在三个方向上发力。一是充分发挥机构传播作用。除了以传统媒体机构作为基础支撑,开展长江文化信息的系统建构之外,应当充分整合各类场馆自媒体的建设力量,同时借助类型多样的市场化文化生产和经营主体,围绕长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全面开启南京长江文化数字建构工程,形成数字传播矩阵,凸显文化内容生产与数字化传播的集合优势。二是善于运用社交传播平台。依托各类网络社交门户,活跃长江文化信息的大众交流,通过主动引领社交主题,不断形成长江文化的讨论热点,将长江文化活化于人们日常的文化审美与精神创造之中。三是积极加大对外传播力度。以策划长江文化事件和推出长江文化精品为主轴,持续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交往对象的所在地媒体形成有效传播,彰显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催化主体创造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每个人对于文化的习得和运用都是主体精神能动的过程,同时赋予客体或交往对象以某种意义,进而不断建构自身的文化价值系统和行为实践方式。从主体精神传承与建构出发,弘扬长江文化的关键在于不断催生主体的精神创造力,将长江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基因与经济社会发展时代因子有机结合,形成文化的创新表达与价值内生。南京长江文都的新时代担当,需要在优秀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走在前列,不断激发主体创造活力,形成大众文化生活的时尚引领。

文化主体的时代创造可以着眼于三个方面的突出成果。一是打造文化精品。南京文化的长江气质离不开经典作品的塑造,应当集合创作主体多元高端的优势,以开放的姿态和前瞻的眼光,结合科技手段的融汇应用,持续推出南京长江文都的代表之作,引领长江文化在新时代攀上高峰、走向世界。二是丰富文创产品。除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原创生产外,还应当鼓励大众共同参与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形成创意生活的积极态度,共享文化对人们的精神洗练和身心愉悦。三是推出文旅新品。南京文旅资源十分丰厚,突出长江文化格局的形塑与和融,增加人们的新鲜体验,使长江文化的魅力不断通过文旅新品展现出来,是长江文都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方面。在面向世界的文旅和消费目的地建设过程中,能够给人们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成为文旅产品竞争力的重要因子,因而在文旅新品的开发上要走出一条场景体验、价值体验、技术体验和自我观察、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相结合的新路径,让人们在文化之旅的过程中实现心灵之旅、智慧之旅、创造之旅的实践契合与精神收获。

五、濡化客体对话

文化发展的重要维度之一就是不断地与客体开展价值和意义对话,寻求理解、认同,最终经过客体对象的差异化、个性化的选择和意志磨砺,形成文化共同体成员关系及其内在结构的优化。文化通过心灵对话的关系建构方式对于个体来说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滋养化育、润物无声的浸入过程。因而,弘扬长江文化无论是对于共同体内部成员而言,还是面向不同的文化共同体对象,都需要通过濡化客体对话的恒久理念及其实践,久久为功地与时代同向而行、与人的成长相生相伴。

从南京长江文都功能的时代定位出发,在濡化客体对话方面需要进一步形成三大着力点。一是增强文化体验。城市即文化,一个现代城市生活本身就是文化的延续、展开和创造。南京以发挥长江文都功能为己任,首先就要增强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对长江文化的精神价值体验。除了对城市物理空间的文化形塑外,还需要通过文化节庆、仪式、习俗等,延展文化记忆空间和情感空间,实现人与城的文化共生共育。二是扩大文化对话。文化对话的核心在于触动人的心灵和砥砺精神追求,是在人们对于文化智慧“日用而不觉”的基础之上,形成自我精神价值自觉建构的过程。一方面要主动策划文化事件,聚焦对文化对话的关注和成果分享;另一方面要将文化对话的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媒体的文化对话功能,不仅活跃民间文化对话的广谱作用,而且深化主流文化对话的引领作用。三是推动文明互鉴。以通江达海的文化胸襟,促进以长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使南京成为长江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策源地和成果集聚地,将长江文都的格局建构在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责任共担和价值共同之中。

(作者为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

标签:长江文化;文化;长江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