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体深度融合 南京交出10年亮眼答卷
2022-08-17 09:05:00  来源:江南时报  
1
听新闻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南京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文化建设成果丰硕、文化发展繁荣兴盛的十年。8月16日,南京市政府副市长黎辉出席江苏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南京近十年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

连续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在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中,南京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三。南京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先后荣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近年来,南京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对全市160余处红色资源点的保护传承利用,打造红色李巷等一批红色文化新地标,扎实做好国家公祭仪式服务保障和宣传教育,每年举办社会各界及新婚夫妇向雨花台烈士敬献花篮、青少年凭吊革命先烈、红色资源点阅读寻访等富有仪式感的教育活动。

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市建成12个实践中心、102个实践所、1227个实践站、296个实践基地和2808个实践点,实现全域全覆盖。

不断深化“志愿之城”建设,南京市20个志愿服务典型被评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优秀文艺作品层出不穷

近年来,南京创作推出大型民族交响乐《人间正道是沧桑》、大型交响组歌《雨花台——信仰的力量》等一批优秀作品。大型史诗话剧《雨花台》、图书《因为爸爸》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电视连续剧《于无声处》等11部作品获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成立“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年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日文化活动1000场以上,挂牌节日文化传承基地12个。

一年一度举办南京文化艺术节,从2015年起成功举办7届的南京森林音乐会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品牌影响力的文化盛事之一,去年全网观看直播人次达1000万左右。

先后引进国内外42位文化名家设立工作室,累计培育年轻文化人才100余人,现有各级各类文化领军人才429人,培养乡土文化能人、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148名,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基础更加厚实。

文化产业水平指数居全省首位

南京市现有文化企业约3.7万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912家。

2011年到202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62亿元增长到1063.99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从4.26%增加到6.5%,文化产业水平指数、发展指数和综合指数三项指标均名列全省第一。

建成1个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12个国家级、30个省级、103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建设长江路文化旅游集聚区,建成银杏里文化艺术街区、熙南里·大板巷示范段等文旅融合消费片区,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带动市民文化消费升级。

出台文化科技融合实施方案,重点发展数字文化新业态,联合全市10家文化银行,建成全国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组建市属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推动新闻出版(电影)“放管服”改革,推进开设电影院“一件事”审批服务,所有区都可进行开设电影院事项“一站式”办理。

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2015年起每年举办的“中国南京周”活动入选中宣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重点任务项目清单”,开展“国际设计师南京驻地计划”,邀请国际知名设计师来宁驻地探访云锦、金箔等非遗技艺,促进非遗产品化、产业化和品牌化。

依托国际和平城市品牌,持续做好南京大屠杀史实研究、史料外译和对外传播,先后在法国、捷克、白俄罗斯等国举办“南京大屠杀史实海外展”,赴丹麦举办赠送“辛德贝格”雕像仪式,《世界记忆名录——南京大屠杀档案》(全20册)获得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设立国内首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成功举办两届南京和平论坛,联动全球9个地区和城市开设分会场,集中展示中国青年推动和平发展的实践案例,发布《南京和平共识》。

2019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连续实施南京文学作品翻译资助计划,打造国际驻地作家线上交流平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经典案例向创意城市网络推广,建成开放“世界文学客厅”。

在CNBC等境外主流媒体设立“南京专区”,建设运营“发现南京”脸书、推特、图享等境外社交媒体账号,目前粉丝总数已突破105万。

2017年以来,南京外宣连续三年获评“全国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去年底入选“中国国际传播综合影响力十大先锋城市”。

江南时报记者 张雅倩

标签:南京;文明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