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产业为苏北经济发展赋新能
2022-09-29 16:4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颜霏  
1
听新闻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创新提升国内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加快发展。江苏积极贯彻落实上述文件精神,推出13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区域。其中,苏北地区依托特色自然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径,大力促进文旅行业发展,为苏北经济发展赋能。

返乡就业 乡村旅游提升村民福祉

江苏乡村旅游全面发展,重点在于苏北地区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记者在参加2022“水韵江苏·乡村四时好风光”融媒体采风行时发现,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相关就业岗位应运而生。昔日外出打工的劳动力不用向外输出,在家乡便可从事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原本在外务工、创业村民,抓住家乡乡村旅游发展机遇,选择返乡就业、创业。

以东台市的巴斗村为例,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很多本村人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有工作,目前,全村有约30%人口从事旅游行业。

作为土生土长的巴斗村人,祁昱霏此前一直在外创业,2020年,她看到家乡发展机遇,下决心回乡开办了渔娘美食驿站和渔娘民宿,如今她的店已经成为游客来到巴斗村的网红打卡点。祁昱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之前在外创业,现在在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日子也越来越好,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连云港的乡村旅游同样给当地人带来了就业岗位。在连岛景区的美食街内,摊主李先生一边忙碌,一边跟记者聊天,“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开个烧烤摊,不仅能养家糊口,还能照顾家里人,比外出打工强!”

多元业态 乡村旅游促进融合发展

近年来,苏北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契机,盘活乡村特色资源,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新业态,让传统乡村旅游产业带动文化、科技、教育、生态等多产业融合共生发展,旅游产业已经与众多产业形成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说起“旅游+生态”,不得不提到东台条子泥湿地,曾经的条子泥是一片鱼塘,“政府通过与承包鱼塘的渔民协商,退渔还湿,为迁徙的鸟类提供高湿栖息地,也让更多游客在观赏珍稀鸟类物种的同时,践行生态保护。”东台沿海经济区项目服务中心主任蒋伟介绍道。

不仅生态领域,乡村旅游促进科技行业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彰显。淮安盱眙县铁山寺科技馆借助“星空之城”文旅IP,组织来自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旅行社及研学机构带领亲子家庭,来此探寻宇宙奥秘大力开发星空旅游,以旅游带动科技发展。

同样,注重以旅游促进科技发展,大丰野鹿荡依托作为世界暗黑星空保护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研学营地。此外,野鹿荡还通过盘活闲置资源的方式,以“九船渡”的古船屋、“北上海作家村”等景点向人们展示大丰文明发展脉络,做到生态观赏、科教研究、文物保护结合在一起,在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带动了文化、科技、教育、生态等多产业融合发展。

产业拓展 为地方经济发展赋新能

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拓宽了村民的富民路,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助力苏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乡村旅游业让不少苏北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从2020年开始,巴斗村重点在旅游上做文章,引导村里从养殖业向乡村旅游转型,在保持原有渔村特色的基础上完善配套设施、植入特色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结合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号召村民把闲置的用房腾出来,因人制宜、因房制宜、因地制宜,形成独具特色的渔旅产业。

如今的巴斗村,除了养殖分红收入外,又多了一笔乡村旅游的增值收入,乡村旅游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巴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叶勇告诉记者,“目前,全村现有民宿15家,饭店20家,旅游收入占据全村收入的20%。仅餐饮行业,每户每年净收入达到20万元至30万元。”

位于苏北的宿迁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村民也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红利”。当地借助红色资源底蕴,加强产业链条延伸,促进大王庄红色旅游与周边生态游、民俗游、研学游、乡村游等深度融合,大力培育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餐饮业、住宿业、演艺业和零售业,促进游客文旅消费,打造复合型旅游业态。

泗洪县文旅集团董事长邵海燕告诉记者,“在大王庄红色旅游产业带动下,今年1月至8月,周边大王村居民每户每年增收约2000元,带动间接就业人数约4.5万人,有效拓宽农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力量。”

苏北各地依托特色自然资源,加快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文旅就业岗位,保障民生提升幸福指数,文旅产业已经与多个产业融合共生发展,形成上下游产业链聚合效应,为苏北经济发展增添动能。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记者 颜霏/文 张冬青/摄影

标签:苏北;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产业融合
责编:颜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