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旅改革创新案例出炉,江苏两项入选
2022-11-18 08:49:00  来源:水韵江苏 有你会更美  
1
听新闻

近日,文旅部公布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以及优秀案例20个,并对案例实施单位和报送单位予以表扬。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报送的“创新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 更好促进新时代戏曲保护传承发展”入选十佳案例,“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 让非遗在与旅游融合中更加‘活’起来”入选优秀案例。

更好促进新时代戏曲保护传承发展

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江苏则堪称戏曲重镇,昆剧、锡剧、淮剧、扬剧、丹剧、山歌剧等20个地方戏种各放异彩,107个国有文艺院团“群芳争艳”。自2018年起,在“百戏之祖”昆曲发源地昆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每年联合创新举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2020年升格为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实现了国内所有戏曲剧种“大团圆”,打造了新时代推动戏曲事业出人、出戏、出效益的“戏曲盛会、百姓节日”,打响了推动全国戏曲传承发展的“金字品牌”。

打造中国戏曲“百老汇”。前三年组织全国348个剧种以及木偶剧、皮影戏共408个剧目在昆山演出,1.2万名演职人员参加演出,成为有史以来国内所有戏曲剧种集中交流演出、活态展现的首创之举,2022年起又推出“新三年新百戏” 计划,构筑起全国戏曲剧种院团大汇聚、大展示、大交流的宽广舞台。

探索“戏曲+”发展新模式。如何让更多人共享传统戏曲魅力和“水韵江苏”美好?百戏盛典自有妙招。举办一系列特色戏曲文旅延伸活动,如“戏曲百戏百人百画”作品征集展览、“戏曲百戏进校园”、港澳台戏曲文化月等。打造“白天观景、晚上看戏”文旅融合产品,策划推出“看百戏、游江苏”主题游,开发古镇休闲之旅、戏曲文化之旅、戏曲游学之旅等“观演赏景”精品线路,赢得社会公众盛赞,“线下线上同步展演、剧场内外都是舞台、演员戏迷也是游客!”拓展戏曲主客共享新空间,出台全国首个《关于推进小剧场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批认定昆山梁辰鱼昆曲剧场等10个示范小剧场。在昆山筹建中国戏曲百戏博物馆,打造昆曲小镇、“百戏之林”,培养更多戏曲“拥趸”。

推动戏曲融入百姓生活。如何让戏曲真正成为公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百戏盛典做出了堪称典范的回答:实行低票价惠民政策,最低票价每张20元,同步设计单场票、大戏通票、折子戏通票和折子戏周票,给百姓最大限度带来实惠。

从省内到省外,从业界到公众,从“天下第一团”到“新三年新百戏”……四年以来,百戏盛典成果斐然。

剧种传承有效促进。进一步促进了各地对戏曲艺术重视程度的提升,不少地区出台了支持剧种创新发展的扶持激励政策。卫调花鼓戏、蓝关戏、徽剧、白剧等古老剧种在百戏盛典亮相出彩,门巴戏、丹剧、睦剧等一些濒危剧种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品牌影响显著提升。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昆山实地调研时,充分肯定近年来江苏戏曲文化传承发展实践“有基础、有保障、有创新、有实效”。《光明日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栏目、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以及《人民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持续多维度、多侧面聚焦报道百戏盛事。

戏曲人才薪火相传。上万名戏曲人、新老艺术家相聚昆山切磋技艺,百余位戏曲专家分12批观摩百戏盛典。特别是今年百戏盛典在推动戏曲人才培养上持续发力,举办全国戏曲领军人才优秀剧目展演,开展“天下第一团”青年表演人才培训。

让非遗在与旅游融合中更加“活”起来

江苏现有非遗资源项目2.9万个,其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0个,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分别有162个和745个,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分别有178名和642名,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个。通过在全国省级层面首倡“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让非遗在与旅游融合中更加“活”起来,展现出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美丽画卷。

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管理办法》《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创新制定《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指南》《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评价指标》,推动“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从理念走向行动。

创新平台载体。认定省级非遗创意基地13家、非遗旅游体验基地10家,成为人们走近非遗、体验非遗、品味非遗的重要场所和旅游目的地。引导各地创新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活动,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已认定首批25个省级试点项目并进行资金扶持,对遴选认定的20个示范项目连续三年予以资金扶持。

加大宣传展示。在连续四年创新举办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中,都把运河非遗主题展作为重要板块,引入“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理念,全面展示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成果,让观众以“游客”身份穿梭于非遗活态场景。特别是在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中,打造了“炫非遗”数字体验场景,首次展示了“非遗之家元宇宙体验”“数字非遗混合现实体验”“运河非遗数字长廊”等。与省广电总台联合打造融媒体文化旅游栏目《游遍江苏》和电视栏目《传承人》。

“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亮点纷呈。“用特色场景吸引游客的眼,用新颖体验抓住游客的心,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走进江苏景区,就这样与非遗“不期而遇”。常州东方盐湖城景区打造金坛刻纸、烙画等非遗展馆,配套推出系列演艺、体验项目。镇江西津渡景区进驻恒顺香醋酿制技艺、锅盖面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将1800米游览线路完整串联。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的非遗地图、无锡清名桥古运河景区非遗项目剧本杀、苏州拙政园非遗主题餐厅等特色项目广受青睐。

非遗保护传承更添活力。非遗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拓展了非遗产品的市场空间,有效激发了非遗从业人群的创新创造活力和创业就业热情。扬州486非遗集聚区以非遗为核心,集展示展演、休闲体验、交流交易、创意研发等多功能为一体,集中展示20项国家级、省市级非遗项目,成为扬州网红新地标。南京在夫子庙景区核心区建立500余平方米的非遗文创展示中心,促进非遗产品及创意衍生品向旅游特色产品转化,推动传统手工艺在当代生活中延续、发展和振兴。

非遗与旅游融合品牌产品不断涌现。各地结合高标准抓好文旅创建,依托优质非遗资源发展品质旅游,戏剧曲艺类非遗项目进入旅游空间,提升了旅游景区度假区的人文韵味。首批省级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示范项目,既涵盖5A、4A级旅游景区,也涵盖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A级旅游景区南京夫子庙秦淮灯会、泰州溱湖溱潼会船先后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优秀案例。

标签:戏曲;景区;传承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