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老大殿“焕新
2023-07-27 09:01:00  来源:扬子晚报  
1
听新闻

记者获悉,自今年5月22日开始,南京博物院标志性建筑“老大殿”启动修缮,7月25日,历时65天的“老大殿”修缮工程正式竣工,广大游客又可以尽兴地在“老大殿”各角度打卡了。这里一直是网红拍照点,许多网友对于哪个角度最出片如数家珍。记者从南博了解到修缮背后的故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老大殿”焕新,一直在“对抗”岁月

在社交媒体上,已经有网友晒出“老大殿”焕新图片,仔仔细细“找不同”,就连柱子的颜色变了这种细节也不放过。

“老大殿”究竟做了哪些修缮工作呢?记者从南博了解到,“老大殿”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原国立中央博物院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主体为九开间庑殿顶仿辽宋风格大殿,两侧有东西厢房通过中部月台相连成一个整体,钢混结构。本次修缮工程局部揭顶、重点修复,解决“老大殿”存在的琉璃瓦损坏、油饰剥落、门窗变形等主要问题。

“老大殿”记录了南京博物院九十载的风雨历程。1933年在蔡元培先生的倡议下,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成立。博物院馆舍建筑的兴建事务由筹备处建筑委员会负责。梁思成先生任专门委员,徐敬直、李惠伯设计,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馆。1936年6月一期前部行政大殿(即“老大殿”)和人文馆始建,至1948年才大体完工。

新中国成立后,经文化部批准,原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更名“南京博物院”。1952年,华东文教委员会聘杨廷宝、刘敦桢、童寯等教授为南京博物院建筑原委员会委员,同年3月大殿屋顶琉璃瓦工程正式开工,7月完工。1953年,大殿内外装修,殿前月台设计施工。至此,“老大殿”建筑整体正式完成。

“老大殿”建筑建成之后,陆续进行着一系列的岁修保养和修补工作。1996年,“老大殿”实施维护修整,主要内容包括琉璃瓦修复、月台维修、门窗墙壁粉刷、配电设备维修等。2011年,值此南京博物院二期工程之机,对“老大殿”进行全面修缮。

巧妙融和“传统”与“现代”

“老大殿”主体外观为辽宋风格的九开间庑殿顶大殿,两侧带厢房。建筑依托现代结构,却也淋漓展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同时还富有浓郁的时代特色。

建筑造型比例匀称、雄浑刚劲,两侧低矮的盝顶厢房形似两翼,衬托出主体大殿的宏伟气势。大殿仿古构造细节精巧,梭柱与生起的运用表现出了建筑整体的协调与动势,檐下阑额与带琴面普拍枋的组合,苍劲的斗栱偷心与计心结合层层出挑,柱脚覆盆柱础圆润饱满。

室内柱网减柱造既显辽风又使得大殿明亮开敞,楼梯水磨石单勾阑与室外月台遥相呼应。屋面琉璃瓦赭瓦为主黄瓦剪边宏伟而不奢华,鸱吻有力、脊兽灵动,处处展现出传统建筑的美感。红砖墙体、水磨石地面和墙裙、铁艺玻璃窗等构造既显精美又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在建筑设计方面,“老大殿”功能分区与流线设计合理,建筑构造设计也具有前瞻性、探索性与科学性。如原设计大殿屋面排水系统,通过在坡屋面上设置截水沟组织排水集中至檐柱内预设排水管,巧妙融和了“中国固有之形式”与现代建筑结构;又如大殿串枋上皮预留泛光灯槽,设计理念具有时代先锋性。

在建筑材料与结构方面,“老大殿”外观形式虽为中国传统形式,但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框架结构。且建设周期因时代原因长达十余年,在建筑材料与结构的发展上都可当之为近代中国建筑材料与结构技术发展的研究标本。竹节钢、水磨石、铁艺玻璃窗等材料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

标签:大殿;南京博物院;月台
责编:李苏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