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期,与气温一同高涨的,是博物馆内的参观热潮。
“在这里,远古的场景可以近在眼前,孩子还能偶遇从书中看来的历史知识,更系统更生动”。市民张女士带女儿来南博看“藏金兽”特展,接下来去常州博物馆,感受科学与人文的魅力。
一眼千年,潮越古今。珍贵丰富的各类文物,如同一个个“时光宝盒”,照耀出一个个历史细节,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脉络和情感记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博物馆正越来越深刻地内嵌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文博之美,意蕴几何。“到博物馆去”是怎样成为社会文化建设当中的一股热潮呢?
惠民育人 热衷博物馆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从“冷冷清清”到“人流如织”,从被动地等人来,到游客主动走进来,文博游的出圈有迹可循。
2008年,中国国民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也是博物馆开始大规模建设的起点。国家文物局同年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各级各类文博场馆开始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快了博物馆融入公众生活的步伐。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90%以上的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文博场馆建设、产业发展等迈上了新台阶。
外地游客、本地年轻人、带娃的父母等成为看展的主力军,每一件文物的说明牌前,围满驻足细看的人。从走马观花式地看藏品到用心感受文物故事,人们对文博展览的态度发生深刻转变。
作为历史文化场域,博物馆不仅为教学科研提供坚实支撑,也带来抵达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
在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展演大赛上,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情景剧《传承——我是小小南博蓝》获得总冠军,离不开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双向奔赴。
越来越多的“小小南博蓝”加入志愿讲解服务队伍中,坚定地成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在博物馆内慢悠悠地晃,仿佛一瞬间可以穿越时空,与千年前的古人对话”,扬州大学的大三学生陈嘉表示,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探究古人生活图景、精神世界是怎样的,分享文化体验,得到情感共鸣。
文博意识正在觉醒的一代,文化素养、审美品味普遍提高。每一件藏品都是加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在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重要价值。
“看展式社交”成为一种新潮的社交方式,折射出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参观者在松弛舒适的氛围里汲取文化滋养,提升对美的鉴赏力,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趣在内心升腾。
赋能添彩 游客拥有新奇的视听体验
精美的文博产品与新颖的叙事方式相交融,一改人们对博物馆“古板”“高冷”的刻板印象,让更多人从走进博物馆到爱上博物馆。
无论是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舞蹈《唐宫夜宴》《只此青绿》,还是纪录片《如果文物会说话》,传媒和艺术跨界融合,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串联成珠,发挥出文化存储、场景联结等集体记忆的媒介功能,带动多地文博场馆的旅游热潮。
体验渠道越拓越宽,文创思路天马行空,核心故事与创新表达双剑合璧,将老古董玩出了新花样。博物馆行业牢牢把握数字化浪潮,俨然成为数字化“尖兵”。
漫步在“运河街肆印象”的街道,仰望“天空”的LED屏,目之所及皆是江南的时空变幻;在“云上博物”各数字展厅间穿梭逛展,使用不同手势与虚拟人动画同步;打破时间在空间中的限制,以多模态形式演绎二十四节气下的苏州生活美学......
数字技术的文化服务到处涌现,让博物馆成为备受欢迎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也是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自2021年6月开馆以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累计接待线下观众超419万人次,成为行业“顶流”担当。“交互性、科技感很强,如果你来过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就会觉得抢门票预约、排队等候都很值得。”参观者表示。
在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博物馆将技术应用于展览、服务和空间氛围营造,加快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包括球幕环幕电影、三维数字文物、沉浸式体验、游戏技术等,还结合“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圈粉”年轻人。如中运博设计“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体验展,让青少年在学习答题中,获得运河文化的智识体验。
我省博物馆群利用数字技术,做精文物保护、阐释与传播,优化服务内容与形式,带来常看常新的鲜活体验。
寓教于乐 公共文化服务成果显著
文博场所扎根于城市肌理深处,满足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目前,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其中,现有备案博物馆349家,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
“博物馆热”背后,是一代代博物馆人传承和努力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开展的“博物知旅”活动季,入选2022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并成功跻身30强。这个暑期,推出博览、博学、博雅、博韵四大系列及特色活动1200余项。更多厚文精工的“博物馆+”项目精准供给,寓教于乐,凸显公共文化服务“江苏特色”。
据了解,从“十四五”起,我省围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南京博物院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推出更多研学体验、文创展示等新型业态,打造有温度、有特色、有品味的引领性文化客厅。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