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革命诗词 |《江南第一燕》
2023-09-14 10:0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朗读:江南时报 张妍

编者按:在峥嵘的革命岁月里,诞生了一批革命诗词,它们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它们代表着共产党的初心与记忆,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日前,由江苏省文物局、共青团江苏省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联合组织开展的2023年“革命文物看江苏——革命诗词知多少”挑战赛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特开设《我读革命诗词》栏目,邀您一起诵读革命诗词、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赏析: 此诗写于1923年春夏之交,是作者赠给第一位妻子王剑虹(王在七个月后即病逝)的抒情之作。此时正值国共合作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前夕。诗歌明写新婚燕尔之余,也不忘“暗示”自己的凌云壮志。整首诗能收能放,亦敛亦狂,一句“为衔春色上云梢”,声音已响彻碧空,豪气万丈,全都付诸笔端。

诗词的第二联更表明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敢于跨越刀山火海,像凌飞的燕子不畏高寒撕裂云层只为欣赏江南那片满眼春光的景色,向人们展示我所做的,我所努力的,也正是我擅长的。

作者运用了象征、比拟的艺术手法,以迎春斗寒的“江南第一燕”自喻,热情讴歌了中国革命蓬勃发展的形势,表达了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坚定信念和雄心壮志。全诗气势磅礴,意境壮美。

毛泽东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此怀表为铜质地,高6.5厘米、直径4.7厘米,现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瞿秋白,1899年生于江苏常州。191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记者的身份赴苏俄采访,最早向中国人民真实报道了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情况。1922年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因苏联经济困难,他把自己的金壳表赠给了苏联政府,苏联政府为答谢瞿秋白回赠了这块怀表。1923年1月瞿秋白把这块表带回中国。1930年瞿秋白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时曾将它当了大洋50元作为党的活动费,后赎回赠给沈泽民,又交给徐海东,后来又转给彭德怀使用。彭德怀一直保存到1946年,杨之华(瞿秋白的爱人)从新疆回到延安后,彭德怀又将此表送还给杨之华。

1959年,杨之华将此表捐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资料及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综合发布

标签:
责编:张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