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知旅丨淮安市博物馆:创新多样化展览体系 让“刷博物馆去”持续成为文化潮流
2023-09-20 18:06: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万晨  
1
听新闻

编者按:9月18日-19日,由中央、长三角及省内主流媒体组成的“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团来到南通、盐城、淮安等地,充分挖掘当地具有创新特质的文博资源,深度报道暑期精品展览、研学旅行、教育体验、文创产品、志愿服务等,讲述特色博物馆与旅游相融合的精彩成果。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万晨)9月19日下午,淮安市博物馆内人头攒动,在这里领略“淮水东南第一州”的深厚文脉、城市情愫,也感怀有关国宝克艰克难、盛世归根的曲折故事,品味宫廷艺术工巧艺绝的非凡魅力。或驻足思考,或小声讨论,或拍照记录,“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团和现场游客们一同,沉醉于这场浸润心灵的艺术之旅。

深挖特色 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风韵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屏列江山随地转,练铺淮水际天浮。”明代诗人姚广孝云游至淮安,书写了市井的繁荣记忆。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缓缓流淌,深情滋养了这座运河之都、漕运之城。

始建于1959年淮安市博物馆,恰是城市历史变迁的生动缩影和客观记录者。

记者注意到,博物馆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大型基本陈列为特色,分为“史前淮安”“文明溯源”“楚韵汉风”“融南汇北”四个篇章,展览主题定位准确,凸显淮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魅力。另有《谢冰岩书法艺术馆》《谢铁骊电影艺术馆》《徐伯璞捐赠书画陈列馆》《王宽鹏书法艺术馆》四个不同的专题展馆。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国内考古发现中保存最完好和雕刻最精美的木雕古车,纹饰之精美绝无仅有”。在淮安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永贤的介绍下,这辆凝重古雅的战国木雕车,向观众自豪地“诉说”着淮安在战国时代的强盛与辉煌。

作为地方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馆藏品3万余件,一级文物140件(套),二级文物112件(套),三级文物895件(套),以1978年高庄战国墓出土的青铜器、1984年徐伯璞先生捐赠的46位近现代名家书画、2004年运河村战国墓出土的木雕鼓车为馆藏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在徐伯璞先生所捐赠的书画囊括了于右任的《八页家书》、张大千的《山水图轴》、徐悲鸿的《立马图》等书画真迹。在国内地(市)级博物馆中,近现代名家作品汇集如此之齐、之多尚属罕见。

近年来,淮安市博物馆深挖地域故事,延展策展思路,加强对文物价值及其所承载的灿烂文明的挖掘和阐释,致力于呈现优秀的文化遗产,涵养市民、游客的历史文化素养。

例如策划举办的《生活在票证时代——父辈们走过的难忘岁月》临时特展,便是以淮安市收藏家胡彬和画家靳定生捐赠的票证和画作为基础,同时遴选各类代表性的藏品,并征集了很多同时代的老物件。在重温计划经济时期的社会风貌里,致敬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人们敢于战天斗地、精神昂扬的向上品质。

此外,淮安市博物馆推进了泗阳打鼓墩樊氏画像石墓等多项研究保护工作,申报落实了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预防性保护等建设提升项目。

针对泗阳打鼓墩墓画像石氧化、锈蚀等问题,淮安市博物馆与北京大学汉画研究所合作,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在不接触文物本体的情况下进行信息采集,经过后期处理的拓片、照片和线图将画像石上的画像信息准确无误展现出来,有效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效率,更轻的数字化文件也对文物研究、图像出版、社教服务等方面意义深远。

拥有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具备创造性的转化能力,才能让沉寂的文物,完成从文化资源到精神资本的转换。

革故鼎新是博物馆独具恒久魅力的一大秘诀。近年来,淮安市博物馆通过特色展览、开发研学产品等形式,吸引大家走进博物馆,感受多彩的世界。

“鹊桥相会,纸上添花”——中国传统剪纸体验、“千秋文明,镜观万象”——铜镜挖掘制作体验、“炎夏制扇,乐而忘夏”——竹编扇制作体验......今年暑假期间,淮安市博物馆走进校园,开展“七彩的夏日”——“博物知旅”暑期夏令营活动,将馆内丰富的资源与中国传统节日巧妙融合,推出系列精彩纷呈的体验活动,带领孩子探寻古今,在看、听、动手制作中,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

守护着文化根脉、记录着文明发展,让城市有形更有神。在淮安,人们已然把“到博物馆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引领着文化生活新潮流。

“国宝”驾到 百余件精品文物集萃

“很难得的机会,今天大饱眼福了,我一直都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今天特意乘坐了两个小时的地铁来看展。”说着,张女士不由地举起手机欣赏拍照。

本次“国宝聚首 皇家器象——圆明园兽首暨清代宫廷艺术特展”由淮安市博物总馆、保利艺术博物馆、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扬州博物馆、镇江博物馆携手打造,共有“序厅”“皇家富丽”“盛世匠造”“御琢天工”“金玉琅琅”“妙法庄严”六个主题展厅。

据了解,本次特展从9月16日持续展出至12月18日,目前博物馆日均接待游客达3000人次。

陈永贤告诉记者,“我们一直探索新的展览理念,比如借助社会力量联合办好这次特展,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宣传,为展览策划和传播注入鲜活创意,方便本地市民和周边城市游客第一时间欣赏到珍贵文物”。记者了解到,在“皇家富丽”主题展厅内,其中有约30件来自淮安市博物馆、扬州博物馆、镇江博物馆的精美瓷器,让人们得以一览盛世雍华之象。

在江苏,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不断突破举办展览依靠馆藏资源的局限,创新发展云展览,或举办临展和巡展,以文化产品资源整合的方式,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助推我省博物馆事业愈发生机勃勃。

飘零海外百余年,而今盛世再聚首。本次展览上,“盛世匠造——圆明园兽首”展厅最为瞩目。十二生肖兽首中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马首。5件文物分别在5个展柜中陈列,底面使用投影,营造海晏堂沉浸式体验场景,背板立面使用圆明园铜版画,配合十二生肖说明文字,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灯光的投射下,大家围站在展柜前仔细端详,静心品味文物的艺术价值,惊叹于清朝高超的雕铸技艺。

十二兽首颜色深沉,内蕴精光,展现出当时极高的工艺水准。陈永贤介绍,“这些青铜兽首使用了传统失蜡法通体一次铸造而成,没有进行分铸或焊接,上面的毛发都是用刀精心刻制,因此大家能看到它们的外观曲线流畅、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从牛首、虎首、猴首的国企竞拍,到马首、猪首的华商捐赠,再到鼠首、兔首的外国友人返还,圆明园兽首从星散到重聚,辗转走过的,正是一条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目前十二兽首中,还有龙、蛇、羊、鸡、狗五个兽首没有现世。

在陈永贤看来,“国家的繁荣富强是追回流失文物最坚强的后盾,越来越多的文物‘归家’途中,正是因为‘家底’更厚实,‘家’更富强。希望通过讲好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和曲折回归历程,复原文物的星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我想也是我们博物馆的责任和使命”。

一念在兹,万山无阻。如今,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不仅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中国千年历史之璀璨悠久、华夏文明之博大精深的传承者与见证者。人们在惊叹于国宝的精美同时,更深觉勿忘历史、砥砺奋进的社会责任。

除明星国宝“兽首”外,本次展览还展出清代宫廷御用瓷器、铜器、玉器、佛造像等近百件文物,其中国家一、二、三级文物数十件。

文武兼备的乾隆的“御书房”是怎样的?展览呈现了“斗南介景”“缂金蓝地云蝠纹贺寿对联”等乾隆书法作品,而代表时间流动的“晷迹”艺术装置样式精美、令人流连;清代玉器的“乾隆工”到底有多神奇呢?本次展出的清宫玉器即大多制作于乾隆时期,眼前的青白玉雕兰花刻御制诗如意、白玉御制诗喜鹊登梅双环耳盖瓶,也将思绪拉回玉”乾隆爱玉、藏玉的故事,在乾隆的直接参与指挥下,宫廷造办处及苏州、扬州的能工巧匠,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玉器无论从玉料、设计、数量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无其器则无其道”。文物从来都不只是见证历史的“藏品”,凝结于其中的“道”,含蕴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殷殷向往和孜孜追求的情怀。

近年来,淮安博物馆积极创新展览体系,为人们提供了打开历史传统的钥匙。同时通过创新引入技术、强化交流合作等方法,积极探索“在活化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的文物保护新路径,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摄影:张冬青)

标签:淮安市;博物馆;淮安
责编:万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