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主办,南京博物院承办的南京博物院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举办。来自海内外的嘉宾相聚南博,激励新一代文博人在建设文化强省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扛起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1933年,南京博物院的前身——“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南京成立。新中国成立后,南博的定位从“东南地区物质文化史博物馆”变为“江苏历史艺术性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南博与时代同频共振,保护文化遗产、探索地域文明、创新服务理念,在改革春风中阔步前进;进入新时代,南博完成改扩建工程,形成“一院六馆”“一院六所”全新格局,成为一座集保护、研究、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历史艺术综合性博物馆。目前,南京博物院已成为我国三大博物馆(院)之一,现有各类藏品43万余件(套),成为江苏文化的重要标识。
“从1999年开始,南京博物院为我的雕塑作品提供了展示平台,这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在嘉宾发言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达了对南京博物院的深厚情感。他说,南京博物院之“博”,来自深厚的积淀,不同时代的文化坐标构成历史文明的轨迹,承载着历史的智慧与创造。他认为,博物馆的文物与美术馆的现代创造是相互补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多年来,南京博物院曾多次与中国美术馆成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体现了历史美与现代美的结合。
2013年,南京博物院完成了二期改扩建工程。回顾过去的十年,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感慨万千:“十年来,南博探索文博学科理念创新,从重视‘文物’到重视‘公众’,强调博物馆展览展示展演的创新发展、社会服务品质能力水平的有效提升、典藏征集管理视野的多向拓展、科学研究质量水平的显著提高。”
龚良说,今天的南京博物院,正努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江苏地域文明,既有包括展览在内的好的文化产品,又有包括空间美感在内的令人愉悦的文化环境,更有亲和的、舒适的文化服务。
十年来,南博的观众从2014年的226万人次,发展到2019年的417万人次,今年有望超过430万人次,这里面离不开南博员工和志愿者的辛勤付出。
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所所长郑冬青表示:“我亲眼见证了文保科技快速发展的‘南博速度’。从当年的一幢两层小楼,发展到现在一栋独立的5000平方米的文保楼;从建所之初,老一辈文保人从外地肩挑手抬回来第一台高压泵,发展到现在拥有2000万元的先进科研设备。”郑冬青说,南博青年科研工作者正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文物力量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
蓝天之上,熊海婧是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的一名乘务长,但在南博文物展厅内,她是一名“南博蓝”志愿者。熊海婧说,对于南博志愿者而言,“南博蓝”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志愿精神的展现。“我们因为能够参与到南京博物院的发展而使自己拥有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今后,‘南博蓝’志愿者还将继续努力,为传承中华文脉贡献力量。”
南京博物院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罗伯特·明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立博物馆林梦、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小泉惠英共同签署了国际博物馆合作备忘录;南京博物院联合国内43家考古文博单位,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出土、传世馆藏的顶级玉器珍品,精心策划的“玉润中华——中国玉器的万年史诗图卷”特展,也宣布开幕。11月6日下午,南京博物院还召开了“博物馆:传承 创新 发展”“博物馆:全国纸质文物科技保护暨长三角纸质文物保护”两场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