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踪东吴大墓
2023-12-15 09:12:00  来源:新华日报  
1
听新闻

三国是指东汉和西晋之间的历史时期,由曹魏、东吴、蜀汉三个政权组成。江苏是三国时期孙吴政权重要势力范围,积淀了极其深厚的三国文化。近日,三国墓葬考古发现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苏州举办,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文博界的考古专家,深入讨论了六朝早期考古中的热点问题,多位学者对分布在江苏境内的东吴帝王陵墓所在地进行了细致梳理。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建立东吴政权,不久又迁都建业(南京),此后一直到公元280年被西晋所灭,东吴政权前后持续了51年。当时被称为吴郡的苏州是江东孙氏政权的兴起之地,在苏州发现一系列东吴墓葬也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

2016年至2018年,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苏州市虎丘路新村土墩墓葬(民间俗称“吴天墩”)进行考古发掘,发现3座孙吴高等级墓葬,出土石榻、凹字形石座、耳杯、盘口壶、金指环、金蟾蜍、金钗、金簪首、陶楼、铜熏炉、瑞兽衔杯铜砚滴等200余件(组)文物。此前发现的苏州南门路“孙王坟”墓群(1981年发掘)、黑松林土墩墓地(1997年发掘)也被六朝考古界认为是东吴宗室墓葬所在地。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铁军研究员介绍,虎丘路发现的这3座三国孙吴时期高等级墓葬中,M1为主墓,结构庞大,南北长14.2米,东西宽9.7米,有两道石门;M2为M1的陪葬墓;M5附葬于M1、M2封土之内。M1时代最早、体量最大、规格最高、结构最复杂、出土器物材质多样、制作精美;M2与M1时代相同,墓室规模和结构较M1为小为简;M5墓室平面形制尚存,虽遭毁墓,仍出土了一批文字砖,有“吴侯”“建兴二年”等铭文。

“东吴时期,先后出现过孙策、孙权、孙绍、孙英、孙基5位‘吴侯’。”张铁军根据东吴年号“建兴二年”(253)这一重要线索,对5位吴侯的生平信息、政治地位进行一一分析,排除了孙策、孙权、孙英、孙基等人的可能性,他将目光落在孙绍身上。

孙绍是孙策之子,曾被孙权封为“吴侯”。张铁军认为,M5的墓主是孙绍的可能性很大。循着这一假设,他推断M1墓主可能是孙绍的父亲、孙权的兄长、被追谥为“长沙桓王”的孙策。在《三国演义》中,孙策被描绘成武艺超群、勇猛果敢的人物,拥有“小霸王”的绰号。真实历史中,在父亲孙坚早逝后,孙策向袁术借来军队,以曲阿(今丹阳)为据点,开疆拓土,经略江东,打下一片天地。建安五年(200)四月,孙策在丹徒打猎时被仇家伏击,重伤而死,年仅26岁。

“孙策的治所在苏州,多种历代苏州地方志记载他葬在苏州,这为我的推断提供了间接证据。”张铁军介绍,M1中还出土了一批金器和玉器,包括金串饰、步摇金片等女性饰物,暗示M1还葬有一位女墓主,可能是孙策原配夫人。孙策去世时年仅26岁,夫人去世较晚,M1经历了一次时间跨度较长的合葬。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程义研究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虎丘路M5的墓主很可能就是吴大帝孙权之孙,宣太子孙登次子孙英。孙英死于五凤元年(254)七月,正是墓中铭文砖上“建兴二年”(253)的后一年。M5中还出土有一批带“凤”字残砖,其全文很可能就是“五凤”。再看M1,此墓有前后双室、双穹窿顶、前室带双耳室,结构和南京江宁上坊孙吴大墓接近,且都出土大量高级青瓷器和黄金饰品,M1系孙吴宗室墓是毫无疑问的。程义进而推测,M1墓主是孙权长子、宣太子孙登。孙登有两位配偶,分别为周瑜之女和溧阳侯芮玄之女。M1可能是孙登与周瑜之女的合葬墓,而M2的墓主则可能是身份稍低的芮玄之女。

历时半个世纪的东吴政权先后出现了四位统治者,分别是吴大帝孙权、会稽王孙亮、吴景帝孙休、吴末帝孙皓。此外,孙权追谥其父孙坚为武烈皇帝,孙皓追谥其父孙和为文皇帝。这些重要人物的墓又位于何处呢?

专家认为,他们的墓葬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河南三省。孙权的蒋陵一般认为位于南京梅花山,虽还没有通过考古进行实证,但已被列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吴第二代皇帝、废帝孙亮据推测葬在南京南郊铁心桥、西善桥一带;东吴第三位皇帝、景帝孙休葬地尚不明确。几年前,在安徽当涂姑孰,一座高等级东吴大墓(当地俗称“天子坟”)被发掘,有学者推测,墓主可能是孙休。也有学者认为,1987年发现的马鞍山宋山东吴大墓可能是孙休“定陵”。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被西晋俘虏后,死后葬于洛阳北邙山。参加此次研讨会的南京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颜一平认为,2005年在南京市江宁区发现、曾引起轰动的上坊孙吴大墓可能是孙皓在即位后为自己营建的寿陵。上坊大墓在规模、形制上超过目前所有已知的同时期三国墓葬。天纪四年(280),西晋大军兵临建业城下,绝望中的孙皓无力为突然死亡的爱子修建墓葬,只能将其葬入早为自己建好的寿陵中,故上坊大墓的随葬品中没有发现可以表明墓主身份是帝王的遗物。此后,孙皓死于洛阳,并没有入葬这座上坊大墓。

丹阳市博物馆副馆长阙强对孙坚墓位于何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孙坚是东吴政权的奠基人,官至破虏将军、长沙太守、豫州刺史,人称“孙破虏”。初平三年(192),袁术同刘表争夺荆州,孙坚为袁术先锋,不幸被刘表大将黄祖射杀,终年37岁。孙权称帝后,追尊孙坚为武烈皇帝,尊其为始祖,墓曰高陵。

孙坚墓位于丹阳,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阙强介绍,早在《三国志》中就有记载“坚薨,还葬曲阿”。“曲阿”(丹阳)是孙氏家族当年在江东的重要活动据点。多种镇江当地的地方史书都认为孙坚墓位于丹阳。南宋时期的《嘉定镇江志》:“吴孙坚墓在吴陵港,土人至今称为‘孙坟’,以其最高大异于他坟,又呼‘大坟’。”多种资料进而提出,位于今丹阳市司徒镇大坟村北偏东的大土墩就是孙坚的“高陵”,此地已列为镇江市文物保护单位。

结合在“高陵”附近进行的考古调查,阙强认为这一土墩并非孙坚葬身之处,而是一座商周时期的大型土墩墓。这样的土墩墓在镇江地区很常见,比如,大坟村附近的一座曾长期被民间传为“孙策墓”的土墩,1993年进行考古发掘后证明就是西周晚期土墩墓。

那么,孙坚到底葬在哪里呢?阙强通过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后提出,孙坚最初的确葬于丹阳。嘉禾三年(234),孙权将父亲的高陵和兄长孙策的墓迁到了今天的苏州盘门之外,并曾亲自前往苏州祭祀高陵。

苏州盘门外青旸地有一组民间传说的“孙王坟”,多种苏州地方文献认为“孙王坟”安葬的是孙坚、孙策和孙坚夫人。1981年,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孙王坟”墓群发现东汉墓3座,南朝墓2座,均为砖室墓。其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东汉墓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孙坚墓。

“考古是实证科学,要确定一座墓葬的墓主身份,需要通过有明确文字指向的出土文物来证明。”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志高说,东吴宗室墓葬主要位于南京、苏州、安徽马鞍山等地,今后,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很可能有更多东吴名人的墓葬被重新发现,不断丰富江苏地区的三国文化内涵。目前来说,在江南地区,通过考古发掘可以完全确认的东吴名人墓葬,主要是2020年在南京伍佰村发现的灭寇将军、都乡侯丁奉家族墓,以及1984年在安徽马鞍山发现的东吴大都督、当阳侯朱然家族墓。

标签:墓葬;苏州;孙吴
责编:李苏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