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知旅·馆长说|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馆长王海明 :博物馆与教育要“双向奔赴”
2024-06-06 11:2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对博物馆来说是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王海明表示,博物馆需要秉持主动服务的理念,积极研究相关政策,梳理自身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整体教育服务水平,推动博物馆与教育“双向奔赴”、互融互利。

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自2004年开馆以来,始终把教育作为博物馆工作的重心,将自身“小而精”的优势与教育相融合,采取分众化的教育服务模式,针对青少年、儿童、党员、老年人,分别推出“文明之珠”青少年研学教育项目、“智慧之珠”少儿珠心算教育项目、“清廉之珠”党员廉洁文化教育项目、“银色之珠”老年珠心算教育项目,延伸博物馆文化教育、学科教育、思政教育、终身教育功能。

其中,针对青少年的“神奇的珠子”博物馆研学教育项目,涵盖珠算历史文化、组装算盘、主题拓印、珠算游戏等课程,让孩子们在源远流长的珠算历史文化中,感受到中国珠算的千年智慧与深厚底蕴;针对儿童推出的“我是小小神算子”珠心算教育项目,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二十年来,先后组织南通市 27 所珠心算实验学校、近10 万名学生学习珠心算,更多的孩子因为学习珠心算而“一科突出,多科受益”。

王海明认为,从目前来看,很多博物馆为了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与学校开展了馆校共建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离博物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博物馆内部,从事教育的专业人员比较少,博物馆仍然要立足自身特色,策划特色教育课程。

他认为,在吸引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在节假日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比如寻宝、猜谜、手工拼搭算盘、珠算游戏、珠算主题拓印、珠心算表演等,让青少年每次来博物馆收获不同的文化体验。

作为一个专题博物馆,南通中国珠算博物馆立足于自身鲜明的场馆特色和独特的馆藏资源去开展现场的教学活动。王海明认为,未来还需要继续发挥创造力,策划更多有效的互动项目和社教课程,创造一个不同于学校的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玩中学”。博物馆要主动与教育部门开展合作,建立长期研究团队和会商机制,实时联动;要持续深度挖掘本馆特色,搭建自身的教育体系框架、策划特色教育课程;还要与其他博物馆、高校、文化研究机构、文创机构等联合,在更大范围内高质量实施博物馆教育校本课程,促进广大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梅源

标签:
责编:梅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