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新江苏讯 长江之水万古奔流,千年文脉生生不息。9月22日,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做客“名家论百景”长江文化沙龙,以“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景观修复——以江南为例,兼论长江百景中的文化景观”为题发表主旨演讲。聚焦长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面,龚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长江百景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关,与长江文明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要从维持生态、保护自然、传承文化、净化景观等多个方面保护好长江文化遗产。”
长江江苏段江城相依、江河相汇、江湖相伴、江海相融的鲜明特征。他认为,长江百景不仅仅是长江这条线,还是长江文化所带来的景观,与自然生态和谐关联、与长江文明密切联系、与人民生活的融合和修复(创造)文化景观有关。
江水不止,文脉不息。“长江百景是自然和文化的美好集合、是水乡风貌的意境反映、是住宅园林鬼斧神工的结合、是过去的历史空间和生活方式的结合。”龚良认为,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传承好、发展好、弘扬好长江文化,需要将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遗产、国家文化公园相结合,共创美好生活。
“长江文化不是一个线性遗产,而是一个区域概念。”龚良从长江文明溯源谈起,他认为长江文化不仅是在长江沿线,而是在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核心区如环太湖流域。长江文化的本质是农耕文明,而“鱼米之乡”是环太湖流域最重要的特征。
“江南有最美好的生活。”在龚良看来,长江流域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体现在五个方面:文明、生态、创新、交流以及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生活。长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加上长江的农耕文化和创新,使得江南成为最好的一个地方。
如何保护好长江文化景观,传承好江南的文脉?他说,在对文化景观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同时,要让人和自然结合,修复环境,环境修复好了,才有可能成为文化景观。在保护好物质遗产的同时,要把非物质的内容加进去,两者结合,让产生的景观要素远远大于自然和人文要素之和,达到1+1>2的效果。
“有体验才是文化景观。要积极改善环境,来恢复长江的景观,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周边的环境也得以改善。与自然生态和谐建立联系,与人民生活相结合来建立起相应的融合。”龚良说。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梅源